洪德二十五年五月,在监国太子赵润的意志下,魏国投入积极紧张的战前准备最终阶段。
这所谓的「最终阶段」,说白了就是各路魏军的将军再检查检查军粮的情况,士卒们呢,把作战的兵器再磨一磨,甲胄擦一擦,以等候那随时会响起的战争号角。
在河东郡的荒野上,前年由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以及安陵赵氏筹钱建造的「汾阴-大梁」轨道马车,已被朝廷以「特殊条例」征用。
日复一日地,一辆辆装满粮草辎重的马车,在这条双向轨道上飞奔,将无数的物资运往前线。
截止到五月上旬时,汾阴县已为此特地兴建了一座占地范围竟不少于县城多少的军营,方才将这些物资堆放下来。
或许有人会问,魏国就这么将大量的粮草从全国各地运往河东汾阴,难道就不怕被抢掠么?
事实上,魏国还真不怕,因为陆陆续续地,越来越多的军队纷纷聚集到河西、河东这一块,像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镇反军,等等等等,哪怕截止于目前,河西、河东两块地方,亦聚集了最起码二十万魏国军队。
因此,魏国根本无需担忧这些堆集如山的粮草会被劫掠,他们反而需要担心,河套地区的林胡,会不会因为察觉到情况不对,将部落北迁。
由于战争即将到来,太子赵润总算是过了几天舒坦的日子,因为以礼部尚书杜宥为首的那些固执的内朝大臣,在近两个月以来与他斗志斗勇、恨不得用绳索将其绑到垂拱殿当泥塑的内朝大臣们,这会儿总算是顾不上他了。
因为礼部尚书杜宥,最近忙着以礼部的名义对国内魏人展开科普教育,颁布了一份又一份的檄文,逐步使国内的魏人了解,「河套之林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游牧民族,以便让国民支持这场对外战争。
不过话说回来,林胡确实不是什么友善的游牧民族,也用不着礼部刻意添油加醋,据魏国历年来的记载,河西的羌胡、河套的林胡、包括曾经霸据三川的羯族,都曾在历年的秋收,在魏韩两国收割粮食的时候,聚众侵犯两国,抢夺魏韩两国的粮食、女人,屠杀魏韩两国的子民。
客观地说,这是游牧民族在发展自身的期间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因为游牧民族以部落作为单位,且几乎不会耕种,因此每当遇到什么突发状况时,比如冬季来临时的骤然降温冻死了部落内的牲畜,很有可能就会让一个强大的部落因此覆灭。
倘若是在中原,比如说在魏国,假如某个郡县遭受天灾,魏国朝廷会立刻从其他郡县调集粮食,运往灾区;但在弱肉强食的游牧民族当中,可不存在这种情况,倘若有一个部落因为天灾而濒临覆灭,其他的部落非但不会给予帮助,反而会趁火打劫,趁机将其吞并。
人数越多的大部落,受到这方面的威胁就越大。
为了生存,曾经那些被逼无奈的游牧民族,便打起了魏韩等中原国家的主意。
当然,这是在最初的时候,到了后来嘛,前往中原「秋狩」就逐渐成为了游牧民族的一种例行习俗,无论该年冬季过冬的口粮是否充足,这些草原上的勇士,都会骑着战马、挥舞着刀,有事没事往魏韩两国跑,狠狠抢掠一番。
因为中原,有许许多多草原、高原上所欠缺的重要物资,比如食盐、香料(主要是花椒)、以及茶叶、丝绸等等。
食盐不用多说,哪怕是在中原国家,「盐米」亦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更何况是在游牧民族当中。
这所谓的「最终阶段」,说白了就是各路魏军的将军再检查检查军粮的情况,士卒们呢,把作战的兵器再磨一磨,甲胄擦一擦,以等候那随时会响起的战争号角。
在河东郡的荒野上,前年由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以及安陵赵氏筹钱建造的「汾阴-大梁」轨道马车,已被朝廷以「特殊条例」征用。
日复一日地,一辆辆装满粮草辎重的马车,在这条双向轨道上飞奔,将无数的物资运往前线。
截止到五月上旬时,汾阴县已为此特地兴建了一座占地范围竟不少于县城多少的军营,方才将这些物资堆放下来。
或许有人会问,魏国就这么将大量的粮草从全国各地运往河东汾阴,难道就不怕被抢掠么?
事实上,魏国还真不怕,因为陆陆续续地,越来越多的军队纷纷聚集到河西、河东这一块,像商水军、鄢陵军、魏武军、镇反军,等等等等,哪怕截止于目前,河西、河东两块地方,亦聚集了最起码二十万魏国军队。
因此,魏国根本无需担忧这些堆集如山的粮草会被劫掠,他们反而需要担心,河套地区的林胡,会不会因为察觉到情况不对,将部落北迁。
由于战争即将到来,太子赵润总算是过了几天舒坦的日子,因为以礼部尚书杜宥为首的那些固执的内朝大臣,在近两个月以来与他斗志斗勇、恨不得用绳索将其绑到垂拱殿当泥塑的内朝大臣们,这会儿总算是顾不上他了。
因为礼部尚书杜宥,最近忙着以礼部的名义对国内魏人展开科普教育,颁布了一份又一份的檄文,逐步使国内的魏人了解,「河套之林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游牧民族,以便让国民支持这场对外战争。
不过话说回来,林胡确实不是什么友善的游牧民族,也用不着礼部刻意添油加醋,据魏国历年来的记载,河西的羌胡、河套的林胡、包括曾经霸据三川的羯族,都曾在历年的秋收,在魏韩两国收割粮食的时候,聚众侵犯两国,抢夺魏韩两国的粮食、女人,屠杀魏韩两国的子民。
客观地说,这是游牧民族在发展自身的期间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因为游牧民族以部落作为单位,且几乎不会耕种,因此每当遇到什么突发状况时,比如冬季来临时的骤然降温冻死了部落内的牲畜,很有可能就会让一个强大的部落因此覆灭。
倘若是在中原,比如说在魏国,假如某个郡县遭受天灾,魏国朝廷会立刻从其他郡县调集粮食,运往灾区;但在弱肉强食的游牧民族当中,可不存在这种情况,倘若有一个部落因为天灾而濒临覆灭,其他的部落非但不会给予帮助,反而会趁火打劫,趁机将其吞并。
人数越多的大部落,受到这方面的威胁就越大。
为了生存,曾经那些被逼无奈的游牧民族,便打起了魏韩等中原国家的主意。
当然,这是在最初的时候,到了后来嘛,前往中原「秋狩」就逐渐成为了游牧民族的一种例行习俗,无论该年冬季过冬的口粮是否充足,这些草原上的勇士,都会骑着战马、挥舞着刀,有事没事往魏韩两国跑,狠狠抢掠一番。
因为中原,有许许多多草原、高原上所欠缺的重要物资,比如食盐、香料(主要是花椒)、以及茶叶、丝绸等等。
食盐不用多说,哪怕是在中原国家,「盐米」亦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更何况是在游牧民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