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远坐到床边,看一摞书本的封面,有建筑施工的,有自考科目的,还是法律专业的。

    “哥,你自考本科快结束了吧?”,顾志远问道。

    “嗯呐”,顾志广洗好脸,也坐到床边,“还剩两门,秋考的时候一把能过”。

    厉害厉害!

    顾志远由衷地佩服,又问,“那怎么有法律专业的?”

    顾志广双目炯炯有神,轻松地答道,“本来是准备报考律师资格的,发现大专学历不够用,还得先过了本科再说”。

    “哥啊”,顾志远赞叹不已,“你这种考法,考研也没问题!”

    顾志广目光忽而黯淡,语气却很坚定,“你和志良抓住了高考的机会,念了大学,而我自己错过了,等进了社会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去!”

    顾志远劝道,“还介意爷爷以前说的话吗?”

    这句话把兄弟俩的思维都拉回到了十几年前。

    顾志广比顾志远大三岁,从小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初三的时候因为打抱不平,把一个干部子弟打伤了,不单单赔了医药费,还被学校开除了。

    这件事把顾爷爷气得够呛,对长子长孙的期望一下子破灭了,接下来的十几年爷爷对顾老大动辄就骂,对顾志广从此不闻不问。

    初三被开除,顾志广刚刚十六岁,家里是待不住了,只能孤身一人外出打工。

    十六岁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开始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替大工打下手,搬砖拌水泥,纯粹的力气活,每天都累得他龇牙咧嘴,腰酸背痛。

    顾志广不甘心一辈子做小工,他边做边学,把工地上的木工、粉刷、电焊、油漆学了个遍,用了三年时间,成了工地上最年轻的大工,大家见了他都会客客气气地叫声“顾工”。

    等顾志广二十岁生日那天,志远、志良正好放假,三兄弟齐聚,特地把爷爷奶奶请到顾老大家,想利用这次生日宴会的机会解了顾爷爷的心结。

    顾志广忐忑不安地向爷爷汇报自己在工地的工作,自己是大工,带了五六个小工,每天的工钱有一百多,每个月工资超过四千。

    在一九九五年,月薪四千已经属于中等以上收入水平了,即使十年后的二零零五年,顾志远上班的第三年,也才刚刚达到这个月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