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老祖宗临死前留下祖训,后代嫡支子孙男不得入朝为官,女不得入宫为妃,当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己任,将谢氏书院发扬光大,为大萧皇室培育人才。

    如今百余年过去了,谢氏嫡支子孙一直兢兢业业地遵循着谢氏老祖宗的遗训,潜心向学,心无旁骛的以培育天下学子为己任。

    而将子弟送至谢氏书院求学早已成为京城乃至整个大萧的风尚,人人都以进谢氏书院求学为荣。

    甚至几乎每一位太子在登基前都曾在谢氏书院求过学,所以,谢氏又广有帝师之美誉。

    又因着这个原因,在谢氏书院入学的学子都可称一声天子同窗,愈发对谢氏学院趋之若鹜。

    谢氏书院学风蔚然,谢家弄也深受其益,连牌楼外的贩夫走卒都张口能文,提笔能写。

    谢氏子弟,无论嫡支,旁支,都以能入谢氏书院为师为荣,反倒将中举做官看的轻了。

    在这种繁盛深远的文风的浸淫下,谢氏很少出不肖子弟,几十年来长盛不衰。

    反观当年与太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名将,其子孙到如今已是零落委地,倒是最先挂冠而去的谢氏保住了子孙世代尊荣,地位超然。

    谢嘉木身为这一代的嫡子长孙,自是幼读诗书,满腹锦绣,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彰显着谢氏百年诗书传家的底蕴与涵养,微微一笑,散发着悠悠墨香的书卷气扑面而来,让人一见心折。

    谢氏子弟几乎人人都有着类似的气质,只因人而异,深浅不同罢了。

    比如谢氏,就因其性格过于冷漠,大大冲淡了那种让人一见心折的书卷气息。

    在谢嘉木风仪的冲击下,女孩儿们不由都屏声静气,腰挺的更直,头垂的更低,连小碎步都迈的更为优雅缓慢。

    一刻闲不下来的邓文仲也收敛了许多,垂着手安安静静的站在仇不耽身边。

    谢嘉木安排众人上了府中的青帷香车,亲自护在一旁,朝内宅而去。

    谢嘉木显然比谢氏要周多了,这一次,仇氏没有再被逼着和晚辈们挤在一起,独自坐了一辆车。

    本来她该是要和邓文雅一车的,但邓文雅要和仇不遂,仇希音挤,她也就随她了。

    香车辘轳行驶在青石板的地面上,车刚一动,仇希音就看到仇不遂和邓文雅同时不动声色吐了口气,不由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