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娆心里疼得尖锐,父皇放弃了盛齐,她也放弃了盛齐,但这事论不出对错,这才是让她郁结的。
是父皇的严苛和迁怒让盛齐心思敏感,受宫人蛊惑,而她的体弱让她无法过多关注盛齐。
但父皇是不爱盛齐吗?六岁那年她根本不需要南下吧,是父皇怕因为她在京城,让盛齐越来越不平,彻底歪了吧。
在父皇眼里,她显然是不及盛齐重要,可以为了盛齐抛弃她。
她那时终日活在命不知到何时的忧思中,又困于一殿,性子何尝不敏感。
光是从京城到江南的那一路就要了她大半条命,父皇不怕她病死在江南?
后来父皇对她的宠爱里,多多少少包含了点歉意和弥补。
不怪盛齐没想到,她也是这一世才想明白,盛齐身为储君,怎么可能一开始就不被放在心上。
她南下后,父皇斩了嘴碎的宫人近百,对盛齐更为严苛,想趁他年幼,让他绝了不该有的心思,却适得其反。
江南和京城相隔千里,宫中就盛齐和父皇两个,她如何也想不到盛齐会歪,她眼中的盛齐是令人歆羡的,是活在光耀之下的。
盛齐第二次谋害她显然让父皇震怒,父皇牺牲了她却没有让盛齐收敛,而九岁已然不小了。
因而父皇起了防备盛齐的心思,有了苏执的南下,有了给她和薛崇的赐婚,有了那道遗诏。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让盛齐越发不平,以为被所有人抛弃,走上了不归路。
重活一回,虽然盛齐没有见到遗诏,但她有前世的记忆,提前放弃了盛齐,而这和遗诏的作用是一致的。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似乎都没有错,又似乎都错了。
仅有没有利益冲突的三个人的皇室,是如何从合家欢喜走到今日的?
就如前世的她和薛崇,只要一步走偏,或许就不会意难平,但偏偏一步不偏地走到了最差的结局。
她所郁结的不是要和亲弟刀剑相向,而是不能干干脆脆地说出对错。
是父皇的严苛和迁怒让盛齐心思敏感,受宫人蛊惑,而她的体弱让她无法过多关注盛齐。
但父皇是不爱盛齐吗?六岁那年她根本不需要南下吧,是父皇怕因为她在京城,让盛齐越来越不平,彻底歪了吧。
在父皇眼里,她显然是不及盛齐重要,可以为了盛齐抛弃她。
她那时终日活在命不知到何时的忧思中,又困于一殿,性子何尝不敏感。
光是从京城到江南的那一路就要了她大半条命,父皇不怕她病死在江南?
后来父皇对她的宠爱里,多多少少包含了点歉意和弥补。
不怪盛齐没想到,她也是这一世才想明白,盛齐身为储君,怎么可能一开始就不被放在心上。
她南下后,父皇斩了嘴碎的宫人近百,对盛齐更为严苛,想趁他年幼,让他绝了不该有的心思,却适得其反。
江南和京城相隔千里,宫中就盛齐和父皇两个,她如何也想不到盛齐会歪,她眼中的盛齐是令人歆羡的,是活在光耀之下的。
盛齐第二次谋害她显然让父皇震怒,父皇牺牲了她却没有让盛齐收敛,而九岁已然不小了。
因而父皇起了防备盛齐的心思,有了苏执的南下,有了给她和薛崇的赐婚,有了那道遗诏。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让盛齐越发不平,以为被所有人抛弃,走上了不归路。
重活一回,虽然盛齐没有见到遗诏,但她有前世的记忆,提前放弃了盛齐,而这和遗诏的作用是一致的。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似乎都没有错,又似乎都错了。
仅有没有利益冲突的三个人的皇室,是如何从合家欢喜走到今日的?
就如前世的她和薛崇,只要一步走偏,或许就不会意难平,但偏偏一步不偏地走到了最差的结局。
她所郁结的不是要和亲弟刀剑相向,而是不能干干脆脆地说出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