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商毅也排出最盛大的礼仪,会见潞王和鲁王的特使,以表示自己对这两位监国的尊重之意。无论心里揣着多少小九九,但表面文章一定是要做得过去的。
潞王的特使黄宗羲,商毅早就见过了,而且还和他打过好几次交道,在这次南京的顺逆之争中,商毅和黄宗羲虽然站到了对立面。但毕竟没有直接交锋,尽管这次南京失守,东林党要付主要的负责,黄宗羲就是其中之一,但商毅也不打算和他争个对错出来。
不管黄宗羲在另一时空里,犯了多少错误,但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他始终没有投降清廷,既使是在晚年,在清廷的统治基础几乎己经不可动摇的情况下,也只是写了几首为康熙歌功颂德的诗,但终身没有出仕清廷为官,在当时的这种环境下,能够坚持这一点,确实也是很不容易了。致于其他的方面,商毅也能够体况。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商毅对黄宗羲的学术水平还是非常敬佩的,当然也希望黄宗羲能够减少政治的影响,在这个己经改变的时空中,让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至少在王夫之身,商毅己经发现了很多变化。
而鲁王方面的特使张煌言,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另一时空里的民族英雄,在明知几乎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至清康熙三年,被俘后遭杀害,依然不屈,这一点和文天祥颇有相似之处。
或许张煌言在历史真正的建树并不多,事业也多以失败而告终,但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揺,不倔从于侵略者,就是这一点,也值得让商毅尊敬。当然在这个时空里,张煌言还能不能成为那种充满了悲剧彩色的民族英雄,还真不好说,起码来说史可法一直挺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在另一时空里,他应该死了大半年了。不过在商毅看来,改变这些民族英雄的命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三方相见之后,商毅对黄宗羲和张煌言都表示了礼敬之情,同时也再次披了武将不干涉政事的防弹衣,表示自己对潞、鲁之争保持中立,无论是那一方出任监国,自己都承认,或者是那一方先到杭州,自己就会奉其为主,但要求组阁时必须让史可法和吴甡入阁理事。
这一点是商毅昨天晚和叶星士商议的结果,在奉立监国的决意再打一个补丁,毕竟对明朝官员的政治智慧不能高估,万一有人心存侥幸,或是真的不开窍,傻怔怔的真就跑到杭州来了呢?索性就先断绝了他们的后路,那就是来杭州就必须以史可法和吴甡为核心组阁,其他人靠边站,这一来只要不是弱智,估计就不会向杭州瞎跑了。
不过黄宗羲和张煌言听了之后,也都大为惊讶,谁也没有想到,商毅会釆用这种两不得罪的方式,而且据然还都能够找了武将不干涉政事的大名议的依据,还让人无话可说。但很快两人的表情就变了,黄宗羲双眉紧锁,一脸阴霾,而张煌言却是一脸喜色。
这是两人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史可法到徽州时说得很清楚,商毅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潞王监王,因此在黄宗羲看来,这回来杭州只是例行公事而己,但结果却是这样。而且还不能说商毅说谎,因为商毅确实是支持潞王监国,只不过他同时也支持鲁王监国,而且黄宗羲心里也清楚,徽州的那批人肯定不会让潞王来杭州的,万一鲁王到了杭州,那不就麻烦了吗?
而张煌言可没有黄宗羲这么多想法,他本来对这次杭州之行是不抱多大的希望的,因为现在谁都知道,商毅和吴甡、史可法己经结为一党,而史、吴两人都是支持潞王的,但沒想商毅回到杭州之后,鲁王还有机会。因此张煌言也决定,尽快赶回温州,让鲁王赶快动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杭州来。
当然在张煌言看来,商毅提出的条件也都是很合理的,由其是未来的内阁应该以史、吴两人为核心组建,张煌言也非常赞同,无论是声望、资励还有经验,在南方也确实没有人能和史可法、吴甡相比,如果鲁王真的抢先一步到了杭州,内阁首、次辅臣,也只有史可法、吴甡出任最合适。有这样的想法,也说明现在的张煌言确实还太年轻,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不仅沒能看出商毅的用意,就连鲁王内部的实际情况也不明白。
最后商毅还表示,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把外州暂时让给鲁王存身,而对潞王那边,赠送给他们十万两白银、一万石米。其实商毅的打算就是让他们安心的呆在原地别动。这点钱粮对商毂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并不算什么,而处州是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地方,福建是郑芝龙的地盘,让给鲁王定居,也是在自己和郑芝龙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虽然商毅的郑芝龙己经达成了贸易协议,但互相之间一直都在防着对方,只不过实力平衡,才相安无事,现在商毅要全力迎战清军,不想和郑芝龙发生冲突。
张煌言不知就里,还以为商毅这是一片好心,因此也对商毅颇为感激,向商毅道谢之后,也立刻就告辞,返回温州去向鲁王报信,而黄宗羲却沉着脸不说话,只是向商毅拱了拱手,然后转身就走,第二天也没有来向商毅辞行,只是派人来通告了一声,就离开了杭州,转回徽州去了。
商毅对这些事情并不在乎,相反在第二天的[杭州时报]正式公布了自己的主张,现在的[杭州时报]己经在南方传插的很广,虽然这时南京失陷,[杭州时报]已经不能向西发行了,但在南方一直传到两广地区,都有发行,虽然等[杭州时报]到达两广地区以后,至少己经晚了五天,但依然还是供不应求。
当然也把南京之战的全部过程,还有商家军的战绩,包括钱谦益写的劝降顺表,还有商毅回应的抗清诗,也都一一展现在南方的民众面前,有许多百姓,甚致是官员,都是靠[杭州时报]来了解南京的战事,因为自从过年开始,南京的邸报就己经停止了。
而随着[杭州时报]的传播,商家军的威名也在南方进一步扩大,因为在皇帝己死,清军攻入城市中的情况下,商家军依然能够以不足三万的孤军,对抗十数万清军,坚守了南京达一个月之久,同时还给清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确实是十分难得,大多数人可不会管什么党争不党争,谁在真正的抗击清军,谁在空喊口号,不干实事,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黄宗羲和张煌言都离开杭州之后,商毅也把精力都投入到备战来,现在防守计划都己经布置好了,当务之急是将兵力都布置到位,而且前一阶段的战斗减员还要补充,而新军的中下级军官缺口也都要选拔,这些工作都要赶来淸军新一轮进攻之前完成。
潞王的特使黄宗羲,商毅早就见过了,而且还和他打过好几次交道,在这次南京的顺逆之争中,商毅和黄宗羲虽然站到了对立面。但毕竟没有直接交锋,尽管这次南京失守,东林党要付主要的负责,黄宗羲就是其中之一,但商毅也不打算和他争个对错出来。
不管黄宗羲在另一时空里,犯了多少错误,但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他始终没有投降清廷,既使是在晚年,在清廷的统治基础几乎己经不可动摇的情况下,也只是写了几首为康熙歌功颂德的诗,但终身没有出仕清廷为官,在当时的这种环境下,能够坚持这一点,确实也是很不容易了。致于其他的方面,商毅也能够体况。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商毅对黄宗羲的学术水平还是非常敬佩的,当然也希望黄宗羲能够减少政治的影响,在这个己经改变的时空中,让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至少在王夫之身,商毅己经发现了很多变化。
而鲁王方面的特使张煌言,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另一时空里的民族英雄,在明知几乎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至清康熙三年,被俘后遭杀害,依然不屈,这一点和文天祥颇有相似之处。
或许张煌言在历史真正的建树并不多,事业也多以失败而告终,但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揺,不倔从于侵略者,就是这一点,也值得让商毅尊敬。当然在这个时空里,张煌言还能不能成为那种充满了悲剧彩色的民族英雄,还真不好说,起码来说史可法一直挺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在另一时空里,他应该死了大半年了。不过在商毅看来,改变这些民族英雄的命运,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三方相见之后,商毅对黄宗羲和张煌言都表示了礼敬之情,同时也再次披了武将不干涉政事的防弹衣,表示自己对潞、鲁之争保持中立,无论是那一方出任监国,自己都承认,或者是那一方先到杭州,自己就会奉其为主,但要求组阁时必须让史可法和吴甡入阁理事。
这一点是商毅昨天晚和叶星士商议的结果,在奉立监国的决意再打一个补丁,毕竟对明朝官员的政治智慧不能高估,万一有人心存侥幸,或是真的不开窍,傻怔怔的真就跑到杭州来了呢?索性就先断绝了他们的后路,那就是来杭州就必须以史可法和吴甡为核心组阁,其他人靠边站,这一来只要不是弱智,估计就不会向杭州瞎跑了。
不过黄宗羲和张煌言听了之后,也都大为惊讶,谁也没有想到,商毅会釆用这种两不得罪的方式,而且据然还都能够找了武将不干涉政事的大名议的依据,还让人无话可说。但很快两人的表情就变了,黄宗羲双眉紧锁,一脸阴霾,而张煌言却是一脸喜色。
这是两人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史可法到徽州时说得很清楚,商毅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潞王监王,因此在黄宗羲看来,这回来杭州只是例行公事而己,但结果却是这样。而且还不能说商毅说谎,因为商毅确实是支持潞王监国,只不过他同时也支持鲁王监国,而且黄宗羲心里也清楚,徽州的那批人肯定不会让潞王来杭州的,万一鲁王到了杭州,那不就麻烦了吗?
而张煌言可没有黄宗羲这么多想法,他本来对这次杭州之行是不抱多大的希望的,因为现在谁都知道,商毅和吴甡、史可法己经结为一党,而史、吴两人都是支持潞王的,但沒想商毅回到杭州之后,鲁王还有机会。因此张煌言也决定,尽快赶回温州,让鲁王赶快动身,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杭州来。
当然在张煌言看来,商毅提出的条件也都是很合理的,由其是未来的内阁应该以史、吴两人为核心组建,张煌言也非常赞同,无论是声望、资励还有经验,在南方也确实没有人能和史可法、吴甡相比,如果鲁王真的抢先一步到了杭州,内阁首、次辅臣,也只有史可法、吴甡出任最合适。有这样的想法,也说明现在的张煌言确实还太年轻,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不仅沒能看出商毅的用意,就连鲁王内部的实际情况也不明白。
最后商毅还表示,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把外州暂时让给鲁王存身,而对潞王那边,赠送给他们十万两白银、一万石米。其实商毅的打算就是让他们安心的呆在原地别动。这点钱粮对商毂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并不算什么,而处州是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地方,福建是郑芝龙的地盘,让给鲁王定居,也是在自己和郑芝龙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虽然商毅的郑芝龙己经达成了贸易协议,但互相之间一直都在防着对方,只不过实力平衡,才相安无事,现在商毅要全力迎战清军,不想和郑芝龙发生冲突。
张煌言不知就里,还以为商毅这是一片好心,因此也对商毅颇为感激,向商毅道谢之后,也立刻就告辞,返回温州去向鲁王报信,而黄宗羲却沉着脸不说话,只是向商毅拱了拱手,然后转身就走,第二天也没有来向商毅辞行,只是派人来通告了一声,就离开了杭州,转回徽州去了。
商毅对这些事情并不在乎,相反在第二天的[杭州时报]正式公布了自己的主张,现在的[杭州时报]己经在南方传插的很广,虽然这时南京失陷,[杭州时报]已经不能向西发行了,但在南方一直传到两广地区,都有发行,虽然等[杭州时报]到达两广地区以后,至少己经晚了五天,但依然还是供不应求。
当然也把南京之战的全部过程,还有商家军的战绩,包括钱谦益写的劝降顺表,还有商毅回应的抗清诗,也都一一展现在南方的民众面前,有许多百姓,甚致是官员,都是靠[杭州时报]来了解南京的战事,因为自从过年开始,南京的邸报就己经停止了。
而随着[杭州时报]的传播,商家军的威名也在南方进一步扩大,因为在皇帝己死,清军攻入城市中的情况下,商家军依然能够以不足三万的孤军,对抗十数万清军,坚守了南京达一个月之久,同时还给清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确实是十分难得,大多数人可不会管什么党争不党争,谁在真正的抗击清军,谁在空喊口号,不干实事,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黄宗羲和张煌言都离开杭州之后,商毅也把精力都投入到备战来,现在防守计划都己经布置好了,当务之急是将兵力都布置到位,而且前一阶段的战斗减员还要补充,而新军的中下级军官缺口也都要选拔,这些工作都要赶来淸军新一轮进攻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