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一查就出问题了。

    福喜第一眼看见的就是,琅琊莫家。

    曾经琅琊莫家与叛王为伍,其中便有不少分支向皇帝献上敲门砖。而沧州莫家,只是稍微突出的分支之一罢了。

    按照皇上的脾性,在琅琊莫家倒台之时,不管你是否出力,又或者在其中有功,一句同宗同族者,便可一起将之毁灭。

    皇帝确实也这样子做了。

    可它怎么还能平平安安地和琅琊莫家彻底断绝关系,还发展成这个样子?

    福喜翻过情报,看向下一页。

    只见情报写着,有人献上晏家兵谱录,以保沧州莫家。

    这……晏家兵谱录!

    福喜记得,晏家兵谱录之所以出名,是不是因为它的战术,而是它对每一场战事都详尽地记录下来,顺带分析。可也有人认为,这是制衡。得此谱者,可卡紧大启武将的喉咙。

    因为,记录战事的同时,也记录下了武将的成败与原因。

    本来,晏家兵谱录是为了警示后人不犯错而起,却被有心人利用,以至于如今变成权力斗争的用具。

    所幸,这晏家兵谱录只有五册,其中四册本被皇室抄家时抄入库房,加上献上来的这本,应该全都在皇上手中了。

    否则,可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这莫家,居然能和晏家兵谱录有关,只怕是不简单。

    情报中继续写着:经琅琊莫家一事,莫家家主莫砾沉迷于酒中,不知真假;家业均由夫人承担。

    大儿已任知府,老二拜长寿佬为师,三子于翰林,幺儿为举人,已入国子监。

    福喜忍不住将这沓情报和皇上之前的态度想对比,想了想,还是决定将之交给皇帝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