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攻其必救
统安城之役宋方共损失十余万人,其中精锐骑兵两万多人,大伤了元气,军需物资损失也很严重,兰州陷入危机。而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刘法一死,西军乃至大宋没有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西军人才已经逐渐凋零,现在老种---种师道已经六十多岁,体力和精力显然开始走下坡路,他写信给徽宗皇帝要求退休,虽被挽留,但是廉颇老矣。
西军中后来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哥俩还在底层厮混,现在西军中的后起之秀一员名叫姚平仲,年纪虽轻,却勇冠三军,父亲姚古,现在为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祖父姚兕,伯父姚雄,世代为西陲名将。姚家数十年来与种家齐名,而后人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却远没有想象中的大名鼎鼎;另外二员猛将刘延庆、杨可世,都是武艺超群,攻城斩将,所向披靡,刘延庆年龄居长,善于迎合,是将门之后,稍习兵法;杨可世是行伍出身,勇武有余,谋略不足。
他们三人在后来的讨伐辽国和靖康之难中的表现,却差劲的很,指望他们翻盘已经不大可能,而童贯可能也深知他们的底细,一面调兵防御,一面写信急告赵柽,让他即刻在东线发起进攻,吸引察哥大军东去,缓解西线的压力,让自己喘口气。
信写的是悲悲切切,可怜兮兮,大有拉兄弟一把的意思,赵柽看罢童贯的信冷笑一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可此后的结局他是知道的,西夏现在也是打的筋疲力尽,便借胜利之威,罢兵请和,结果是维持现状,岁币依旧。童贯班师回朝厚颜无耻地夸大胜利,隐瞒败绩,甚至连刘法全军覆没也编造成空前的大捷,胡说什么消灭西夏数万精锐。朝臣们齐上贺表,大拍皇帝的马屁,庆祝天朝伟大的“胜利”,宰臣们人人歌功颂德,官加一等。童贯青云直上,因功晋阶为太傅,与老臣邓洵武共掌枢密院。一个在神宗朝代默默无闻的宦官成长为帝国的军事元首。
赵柽却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起码也也要打得西夏臣服二十年,让他不敢轻易对宋用兵,使大宋能一心应付下来的危机。赵柽决心用兵,但是如何打还是问题,一是目标的选择;二是自己将要面对的对手――察哥,他也是位少年英雄,两人的人生轨迹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人家要比他出道早,自己在襄邑修渠挖沟的时候,他已经是统领西夏大军的都统军。
察哥乃是西夏国主李乾顺之弟,封晋王,其人骁勇善战,富有谋略。崇宁初年,年仅十六岁便虽西夏名将仁多保忠率军援青海吐蕃部抗宋,开始一直是扮猪吃虎没啥意见没啥作为的样子,一直到了夏军救援南宗堡失利,被宋军阻于湟水,他才一箭惊人射死了衔尾追来的宋将,使夏军安然撤返。
察哥这一箭不但立了威,而且赢得了军士的敬重,可谓以最小的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利益,比赵柽可高明多了。之后仁多保忠与宋朝的蔡京、王厚频繁往来,察哥虽然知晓此事,却一直隐而不发。如果察哥一开始就急著告发仁多保忠,那么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证据,不但搞不倒仁多保忠,还会暴露了自己,并将自己推到仁多保忠的对立面。等到蔡京沉不住气,派王厚之弟前来,察哥才终於让人去边境拦截,来个人赃俱获,并用最快的速度接掌了仁多保忠的军权,使仁多保忠豪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的只身回兴庆接受夏崇宗的发落。
崇宁三年九月,乾顺封察哥为晋王。他开始改革西夏军制,学习宋军之长,选拔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平时带弓而锄,临战分番而进,对于西夏士兵组织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战时用兵效率,又对西夏国兵种加以优化,骑步兵专业分化,平原以铁鹞子驰骋,山谷则以步跋子逐险,使传统的骑兵步兵作战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因时因地灵活用兵,终成宋军一大劲敌。
战局演变到如此,无论为国还是为己,出兵都是义不容辞。两日后,赵柽下令,忠勇军拔营起寨率先开拔向北运动,泽潞路禁军第八、九两将,岚石路第十一、十二两将十日后出发,向麟州和府州集结,和州知府野利召集所属兵马兵进明堂川严守各隘口,此次动员的兵力加上麟府路三将兵马共有十一将,四万余人。他同时命令河东路转运司及沿途州府调集粮草、民夫随军行动。
......
大军调动,没有秘密可言,河东路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早就被西夏的探子侦知,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传递,虽然不断有人被宋军捕获,但是还是有情报传递到了境内。
探子获知的情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至察哥的手中,此时他携统安城大胜之威,重新发起了对震武军的围困。此次作战大破宋军,刘法殒命,可谓近年来西夏少有的大胜,察哥的声望也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在此之前,宋军执行浅攻战略,经过十数年的努力,西夏西战线的右厢军此时已陷入了宋朝的包夹之势,唯一可以倚恃的就是周近的河川与山峡,但是其与宋军驻地紧密相邻,宋军随时都可能发兵打进来。
右厢军虽然比横山要离兴灵地区更远,但是,从右厢军到兴灵地区并不像从横山地区到兴灵地区般有沙漠险阻作为隔绝。一旦宋攻破了右厢军,接下来的往兴灵的道路都是一马平川,可谓势如破竹了!更何况西夏的兵力部署一直都是“东实西虚”,若宋军突破了右厢军从西方进攻兴灵地区,则西夏要调整其兵力部署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到时西夏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了!
而此一战,宋军丧胆,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扭转、震武军即童贯所筑的古骨龙城。古骨龙城位于湟州西北祁连山的山峡之中,群峰绵延起伏,陡峭倚天立,易守难攻,是个战略要地,西夏军据高临下,退可回到腹地,进可引兵直扑湟州和西宁州。只要打下这座城寨,大军便可直下兰州,继而深入内地,自前些年被刘法攻占后,一直成为西夏的一块心病。如果再下此城,则夏军可转守为攻,重夺失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察哥看着王庭转到他手上的急报,叹了口气,对于赵柽西北前线新崛起的这颗新星,去年的左厢神勇军司之战后,他也是进行了番调查了解的,虽不详细,但是脉络大致清晰。此子幼时被人几次暗杀,远离京师避难,凭自己一己之力挣下了偌大的家业,而后重新获宠,闹京师,下江南,可谓劣迹斑斑,搅浑了朝中的一潭水,被诸位宰执所忌‘发配’到河东时,还不过是众人眼中的的小混混,可巡边一战就声名鹊起,仅凭三千人的亲军便活捉了自己的王叔,灭了二万西夏精兵,夺占了横山大片土地,收服了无数部众。
在旁人看来,这位大宋亲王的崛起可能是命好,机遇好,踩上了狗屎,可在察哥看来,此子的城府之深,眼光之远,扮猪吃虎的功夫之深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远比那个没**的老对手厉害,实在是自己的劲敌。这次自己在西线刚刚取得了胜利,他便在东线起事,看他用兵方向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陷入重围的丰州;另一个便是被打得元气大伤的左厢神勇军司。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察哥怎么会看不穿呢?可这小子可能发起攻势的地方都是必救之地。
统安城之役宋方共损失十余万人,其中精锐骑兵两万多人,大伤了元气,军需物资损失也很严重,兰州陷入危机。而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刘法一死,西军乃至大宋没有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西军人才已经逐渐凋零,现在老种---种师道已经六十多岁,体力和精力显然开始走下坡路,他写信给徽宗皇帝要求退休,虽被挽留,但是廉颇老矣。
西军中后来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哥俩还在底层厮混,现在西军中的后起之秀一员名叫姚平仲,年纪虽轻,却勇冠三军,父亲姚古,现在为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祖父姚兕,伯父姚雄,世代为西陲名将。姚家数十年来与种家齐名,而后人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却远没有想象中的大名鼎鼎;另外二员猛将刘延庆、杨可世,都是武艺超群,攻城斩将,所向披靡,刘延庆年龄居长,善于迎合,是将门之后,稍习兵法;杨可世是行伍出身,勇武有余,谋略不足。
他们三人在后来的讨伐辽国和靖康之难中的表现,却差劲的很,指望他们翻盘已经不大可能,而童贯可能也深知他们的底细,一面调兵防御,一面写信急告赵柽,让他即刻在东线发起进攻,吸引察哥大军东去,缓解西线的压力,让自己喘口气。
信写的是悲悲切切,可怜兮兮,大有拉兄弟一把的意思,赵柽看罢童贯的信冷笑一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可此后的结局他是知道的,西夏现在也是打的筋疲力尽,便借胜利之威,罢兵请和,结果是维持现状,岁币依旧。童贯班师回朝厚颜无耻地夸大胜利,隐瞒败绩,甚至连刘法全军覆没也编造成空前的大捷,胡说什么消灭西夏数万精锐。朝臣们齐上贺表,大拍皇帝的马屁,庆祝天朝伟大的“胜利”,宰臣们人人歌功颂德,官加一等。童贯青云直上,因功晋阶为太傅,与老臣邓洵武共掌枢密院。一个在神宗朝代默默无闻的宦官成长为帝国的军事元首。
赵柽却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起码也也要打得西夏臣服二十年,让他不敢轻易对宋用兵,使大宋能一心应付下来的危机。赵柽决心用兵,但是如何打还是问题,一是目标的选择;二是自己将要面对的对手――察哥,他也是位少年英雄,两人的人生轨迹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人家要比他出道早,自己在襄邑修渠挖沟的时候,他已经是统领西夏大军的都统军。
察哥乃是西夏国主李乾顺之弟,封晋王,其人骁勇善战,富有谋略。崇宁初年,年仅十六岁便虽西夏名将仁多保忠率军援青海吐蕃部抗宋,开始一直是扮猪吃虎没啥意见没啥作为的样子,一直到了夏军救援南宗堡失利,被宋军阻于湟水,他才一箭惊人射死了衔尾追来的宋将,使夏军安然撤返。
察哥这一箭不但立了威,而且赢得了军士的敬重,可谓以最小的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利益,比赵柽可高明多了。之后仁多保忠与宋朝的蔡京、王厚频繁往来,察哥虽然知晓此事,却一直隐而不发。如果察哥一开始就急著告发仁多保忠,那么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证据,不但搞不倒仁多保忠,还会暴露了自己,并将自己推到仁多保忠的对立面。等到蔡京沉不住气,派王厚之弟前来,察哥才终於让人去边境拦截,来个人赃俱获,并用最快的速度接掌了仁多保忠的军权,使仁多保忠豪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的只身回兴庆接受夏崇宗的发落。
崇宁三年九月,乾顺封察哥为晋王。他开始改革西夏军制,学习宋军之长,选拔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平时带弓而锄,临战分番而进,对于西夏士兵组织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战时用兵效率,又对西夏国兵种加以优化,骑步兵专业分化,平原以铁鹞子驰骋,山谷则以步跋子逐险,使传统的骑兵步兵作战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因时因地灵活用兵,终成宋军一大劲敌。
战局演变到如此,无论为国还是为己,出兵都是义不容辞。两日后,赵柽下令,忠勇军拔营起寨率先开拔向北运动,泽潞路禁军第八、九两将,岚石路第十一、十二两将十日后出发,向麟州和府州集结,和州知府野利召集所属兵马兵进明堂川严守各隘口,此次动员的兵力加上麟府路三将兵马共有十一将,四万余人。他同时命令河东路转运司及沿途州府调集粮草、民夫随军行动。
......
大军调动,没有秘密可言,河东路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早就被西夏的探子侦知,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传递,虽然不断有人被宋军捕获,但是还是有情报传递到了境内。
探子获知的情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至察哥的手中,此时他携统安城大胜之威,重新发起了对震武军的围困。此次作战大破宋军,刘法殒命,可谓近年来西夏少有的大胜,察哥的声望也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在此之前,宋军执行浅攻战略,经过十数年的努力,西夏西战线的右厢军此时已陷入了宋朝的包夹之势,唯一可以倚恃的就是周近的河川与山峡,但是其与宋军驻地紧密相邻,宋军随时都可能发兵打进来。
右厢军虽然比横山要离兴灵地区更远,但是,从右厢军到兴灵地区并不像从横山地区到兴灵地区般有沙漠险阻作为隔绝。一旦宋攻破了右厢军,接下来的往兴灵的道路都是一马平川,可谓势如破竹了!更何况西夏的兵力部署一直都是“东实西虚”,若宋军突破了右厢军从西方进攻兴灵地区,则西夏要调整其兵力部署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到时西夏的结局也就不言自明了!
而此一战,宋军丧胆,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扭转、震武军即童贯所筑的古骨龙城。古骨龙城位于湟州西北祁连山的山峡之中,群峰绵延起伏,陡峭倚天立,易守难攻,是个战略要地,西夏军据高临下,退可回到腹地,进可引兵直扑湟州和西宁州。只要打下这座城寨,大军便可直下兰州,继而深入内地,自前些年被刘法攻占后,一直成为西夏的一块心病。如果再下此城,则夏军可转守为攻,重夺失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察哥看着王庭转到他手上的急报,叹了口气,对于赵柽西北前线新崛起的这颗新星,去年的左厢神勇军司之战后,他也是进行了番调查了解的,虽不详细,但是脉络大致清晰。此子幼时被人几次暗杀,远离京师避难,凭自己一己之力挣下了偌大的家业,而后重新获宠,闹京师,下江南,可谓劣迹斑斑,搅浑了朝中的一潭水,被诸位宰执所忌‘发配’到河东时,还不过是众人眼中的的小混混,可巡边一战就声名鹊起,仅凭三千人的亲军便活捉了自己的王叔,灭了二万西夏精兵,夺占了横山大片土地,收服了无数部众。
在旁人看来,这位大宋亲王的崛起可能是命好,机遇好,踩上了狗屎,可在察哥看来,此子的城府之深,眼光之远,扮猪吃虎的功夫之深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远比那个没**的老对手厉害,实在是自己的劲敌。这次自己在西线刚刚取得了胜利,他便在东线起事,看他用兵方向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陷入重围的丰州;另一个便是被打得元气大伤的左厢神勇军司。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察哥怎么会看不穿呢?可这小子可能发起攻势的地方都是必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