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普森继续厚颜无耻地捏造着一个个的所谓事实。

    “我们博物馆里中国馆的东西几乎全部都被盗走,包括珍贵的昭陵六骏雕塑,还有张献忠的金印等等。

    其中最让我心痛的是,我们刚刚从别的博物馆临时借来展览的一幅中国着名古代画师阎立本的《代帝王图》。”

    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阎立本、张萱、吴道子、周等具开创性的大家,可是流传至今的唐代人物画却寥寥无几,阎立本《代帝王图》便是享誉中外的珍宝之一。

    《代帝王图》亦名《列帝图》、《十三帝图》等,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0厘米。

    图中绘自汉至隋13位帝王形象:西汉昭文帝、东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王孙权、蜀主刘备、西晋武帝司马炎、南朝陈宣帝陈项、陈文帝陈情、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昌、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在各帝王像旁皆有榜书,后七帝述及了朝代、庙号、本名、在位之事,甚至涉及宗教信仰等,前六帝较后七帝的文字简略。这是一幅典型的“帝王图”。

    有关“帝王图”,在唐代张彦远《代名画记》中,记有“古圣贤帝王图”、益州学堂四壁所绘“古圣帝及贤臣”像和顾恺之“中兴帝列像”等,其作用主要或是给治国者以示范、警醒。

    《代帝王图》中13位帝王形象都具“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从艺术角度来看,具备典型的唐代人物画风格,如人物形象的质感、量感和立体感的刻画,个性表情的呈现和全图体现出的恢弘气度。

    仔细看,还是可以发现前六像和后七像略有区别,后七像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具变化,而且之间的绢质断裂修复痕迹明显。

    专家认为“从图像学角度来看,虽说全卷前后一贯,但从气势之强弱、笔墨之良劣、设色之新旧、表情之精粗观之,则迥然有别。综上所述,前六帝一段确可定为北宋摹本,而此卷的后七帝,则是唐时物无疑。”

    图中人物似乎没有完全摆脱早期人物画程式化的特征,尤其是诸帝王身边的随从较为明显,但也可清晰地看到唐初人物画在衣纹线条和设色方面的进步,还能看到画家以史学的态度做了判别,如对开国君主与昏庸帝王在形象上有意作了区分,也对各帝王的性格作了一定的刻画,可以说这是图像化的“本纪”。

    对于本图的年代、作者,今日学界尚有不同意见。

    馆藏方认为前六像是北宋摹本,后七帝像为唐时原物。

    至于作者,自卷后北宋富弼题跋断为初唐阎立本作后,几无异议。

    但今传阎立本其他画作都有不少问题,故很难断定。

    今人金维诺先生认为可能是唐初画家郎余令所作。

    也有学者通过将本图与有纪年的唐代壁画、墓画比较,认为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敦煌石窟第220窟东壁贞观十六年所绘的帝王及随从与本图的北周武帝像在很多方面几无二致,稍晚的敦煌103窟及唐章怀太子墓道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与本图也颇为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