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刚刚报道,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了一亿!某种程度上,现在正是最黑暗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而出门也基本十有八九是去买东西——这是目前唯一需要出去的事情了。
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当然还有戴好最重要的口罩。以前明明还是比较喜欢到处闲逛,去各种新门店冒险的我,此时怀着如同上战场的觉悟全副武装、心情沉重地出发了。
如果只是去当地超市的话,离家不太远,走路大概十到十五分钟就到了。亚洲超市则更远些,因为没有车,所以每次提东西回来都会很辛苦,最近去的频率不算太多,就算去也不会买太多东西。
现在超市等封闭场所都已经贴出了比如“Nomask,noservice(没口罩,不服务)”的字条,在外面的行人另当别论,只要到了超市里面就不用担心遇见不戴口罩的人了。进超市前,可以用免洗的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来擦擦手。不过我首先不乱摸东西、二是不接触眼耳口鼻、三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东西,用消毒液和洗手液洗手,所以这个就算不用也无大碍。
一进超市门,首先是蔬菜和水果,这一般会是我来超市的主要理由。毕竟肉类冷冻的话能多放些时间,零食和饮料甚至不用放冰箱都能搁久一些,唯独青翠如翡的蔬菜、娇嫩欲滴的水果,都不是长久之物。说起食物的保鲜,香蕉之类的热带水果是不能放冰箱的,否则因为太冷,反而会坏得更快——这种常识我竟然是试过以后才知道的,愁人。
我吃蔬菜的种类很多:菠菜、生菜、胡萝卜、豆腐、紫甘蓝、西红柿、黄瓜、彩椒等。不过说实话,也不是都喜欢,只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能缺少这些,所以虽然蔬菜的味道不如肉类,却也必须得吃。味道其实也不错,但没有吃肉的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就是了…
蔬菜中我唯独觉得能和肉类相提比论的,是蘑菇;而且大部分的食用菇我几乎都特别喜欢。古人曾用“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的诗句来形容蘑菇鲜美嫩滑的口感。我虽然没那种才华和兴致来为喜欢的食物题诗作词,但舌头老大经常点赞,对我来说就是很满足了。
在往前自然就是肉食区了,每次以我的饭桌为舞台,或不可缺的绝对主角。
肉类的价格一般是鸡最低、其次猪、然后羊、往上鱼虾、最后的牛。当然,也不绝对,因为就算是同种类的肉,也因为部位不同而价格不同。比如性价比非常棒的ClubSteak,大概一磅8美金,味道好、价格也便宜。而更加以美味享誉全国的NYStripSteak,则因为只选用牛的前腰脊肉部分,肉质紧实却不柴、脂花肥嫩而不腻,要花上13美金左右才能买上一磅!不过因为口感确实是能让我体会到“幸福”的感受,所以少买一些还是划算的。一分钱一分货,好吃的部位都是稀少的,造物主还真公平…
多说一句,一磅大概是0.907斤。我不太爱用磅来计量,因为会在数字上变得更多,这在称体重时是让人郁闷的事情。
我偶尔会纠结的是:如果买大包装的肉,每磅的价格会便宜一些,但那就得分两餐吃了,新鲜度可能会有所损失。另外,可能是因为大包装的比较贵,所以卖出去的也少,肉质本身的新鲜度看着有些一般——当然,绝对不是坏了馊了!做出来后的还是让人垂涎欲滴。只是我吃肉、做肉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对食材的品相和质量极为敏感。
=-=-=-=-=-=-=-=-=-=-=-=-=-=-=-=-=-=-=-=-=-=-=-=-=-=-=-=
出了生鲜食品区,接下来是一个我明明根本不缺,但还是忍不住每次都去看的商品——洗手液。
去年大概是四、五月份,疫情在某国刚爆发的时候,洗手液是真的缺过!整整一个货架,旁边的洗浴用品满满当当,但唯独洗手液区空出了一个大空档,显得是那么不协调。就算试着去别的商场,也难以买到洗手液和其它消毒物品,只有个告示说他们商家会尽快进货。
也幸亏我平时有提前买洗手液的习惯,在二、三月份就买好了几瓶,心里还算不慌。而等又过了一两个月,偶尔就可以在超市里看见一两瓶洗手液了,不过总数也不多,每人还限量。
其实洗手液这个东西,用起来不是那么费的——轻轻一点儿就能挤出不少泡沫。细菌和脏东西只会停留在手表面,清洗掉就行了,没必要用大量洗手液玩命搓。
现在家里还有5瓶洗手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会每次都往那边走……养成习惯了?不过说起养成习惯,我发现自己似乎总是爱用同一个品牌的洗手液,甚至之前用的一款洗手液,是到了对方都停产了才不用了——然而停产前超市里已经只卖不进的几瓶我还是视为珍宝般地买回家了…这大概是说明我不太喜欢改变吧?
这两天刚刚报道,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超了一亿!某种程度上,现在正是最黑暗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而出门也基本十有八九是去买东西——这是目前唯一需要出去的事情了。
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当然还有戴好最重要的口罩。以前明明还是比较喜欢到处闲逛,去各种新门店冒险的我,此时怀着如同上战场的觉悟全副武装、心情沉重地出发了。
如果只是去当地超市的话,离家不太远,走路大概十到十五分钟就到了。亚洲超市则更远些,因为没有车,所以每次提东西回来都会很辛苦,最近去的频率不算太多,就算去也不会买太多东西。
现在超市等封闭场所都已经贴出了比如“Nomask,noservice(没口罩,不服务)”的字条,在外面的行人另当别论,只要到了超市里面就不用担心遇见不戴口罩的人了。进超市前,可以用免洗的洗手液或消毒纸巾来擦擦手。不过我首先不乱摸东西、二是不接触眼耳口鼻、三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东西,用消毒液和洗手液洗手,所以这个就算不用也无大碍。
一进超市门,首先是蔬菜和水果,这一般会是我来超市的主要理由。毕竟肉类冷冻的话能多放些时间,零食和饮料甚至不用放冰箱都能搁久一些,唯独青翠如翡的蔬菜、娇嫩欲滴的水果,都不是长久之物。说起食物的保鲜,香蕉之类的热带水果是不能放冰箱的,否则因为太冷,反而会坏得更快——这种常识我竟然是试过以后才知道的,愁人。
我吃蔬菜的种类很多:菠菜、生菜、胡萝卜、豆腐、紫甘蓝、西红柿、黄瓜、彩椒等。不过说实话,也不是都喜欢,只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能缺少这些,所以虽然蔬菜的味道不如肉类,却也必须得吃。味道其实也不错,但没有吃肉的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就是了…
蔬菜中我唯独觉得能和肉类相提比论的,是蘑菇;而且大部分的食用菇我几乎都特别喜欢。古人曾用“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的诗句来形容蘑菇鲜美嫩滑的口感。我虽然没那种才华和兴致来为喜欢的食物题诗作词,但舌头老大经常点赞,对我来说就是很满足了。
在往前自然就是肉食区了,每次以我的饭桌为舞台,或不可缺的绝对主角。
肉类的价格一般是鸡最低、其次猪、然后羊、往上鱼虾、最后的牛。当然,也不绝对,因为就算是同种类的肉,也因为部位不同而价格不同。比如性价比非常棒的ClubSteak,大概一磅8美金,味道好、价格也便宜。而更加以美味享誉全国的NYStripSteak,则因为只选用牛的前腰脊肉部分,肉质紧实却不柴、脂花肥嫩而不腻,要花上13美金左右才能买上一磅!不过因为口感确实是能让我体会到“幸福”的感受,所以少买一些还是划算的。一分钱一分货,好吃的部位都是稀少的,造物主还真公平…
多说一句,一磅大概是0.907斤。我不太爱用磅来计量,因为会在数字上变得更多,这在称体重时是让人郁闷的事情。
我偶尔会纠结的是:如果买大包装的肉,每磅的价格会便宜一些,但那就得分两餐吃了,新鲜度可能会有所损失。另外,可能是因为大包装的比较贵,所以卖出去的也少,肉质本身的新鲜度看着有些一般——当然,绝对不是坏了馊了!做出来后的还是让人垂涎欲滴。只是我吃肉、做肉的经验实在是太丰富了,所以对食材的品相和质量极为敏感。
=-=-=-=-=-=-=-=-=-=-=-=-=-=-=-=-=-=-=-=-=-=-=-=-=-=-=-=
出了生鲜食品区,接下来是一个我明明根本不缺,但还是忍不住每次都去看的商品——洗手液。
去年大概是四、五月份,疫情在某国刚爆发的时候,洗手液是真的缺过!整整一个货架,旁边的洗浴用品满满当当,但唯独洗手液区空出了一个大空档,显得是那么不协调。就算试着去别的商场,也难以买到洗手液和其它消毒物品,只有个告示说他们商家会尽快进货。
也幸亏我平时有提前买洗手液的习惯,在二、三月份就买好了几瓶,心里还算不慌。而等又过了一两个月,偶尔就可以在超市里看见一两瓶洗手液了,不过总数也不多,每人还限量。
其实洗手液这个东西,用起来不是那么费的——轻轻一点儿就能挤出不少泡沫。细菌和脏东西只会停留在手表面,清洗掉就行了,没必要用大量洗手液玩命搓。
现在家里还有5瓶洗手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会每次都往那边走……养成习惯了?不过说起养成习惯,我发现自己似乎总是爱用同一个品牌的洗手液,甚至之前用的一款洗手液,是到了对方都停产了才不用了——然而停产前超市里已经只卖不进的几瓶我还是视为珍宝般地买回家了…这大概是说明我不太喜欢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