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杂志随后回函,说尊重项南的决定,不再调他去做编辑。

    而项南宁愿扎根生产第一线,拒绝《诗刊》杂志编辑的事,很快就被媒体报道出来,并被树为典型,大力颂扬。

    因为现在社会风气非常不好。很多人找工作挑肥拣瘦,像一些好工作,比如供销社、少年宫、食品厂等岗位是人人争抢。而一些差工作,比如搬运工、清洁工、掏粪工等,却是人人嫌弃。

    在这种情况下,项南甘心扎根生产第一线,拒绝去《诗刊》杂志当编辑,实在是太伟大了,正迎合了宣传的需要。

    也因此,《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青年日报》等多份报纸,一起报道项南的事迹,把他塑造成了回城知青的典型。

    《扎根基层洒热血,不去机关享清福——记义利食品厂青工程建军!》

    《年轻人的榜样,知青的楷模——访义利食品厂青工程建军后感!》

    《争当革命螺丝钉,俯首甘为孺子牛——扎根生产一线的知青程建军!》

    如此一来,项南何止是红,简直是红到发紫。

    也因此,不只街道领导到他家来走访,厂领导、区领导、市领导,乃至程保国单位的领导都来走访,表扬鼓励、嘘寒问暖。

    程家也因此大出风头,蓬荜生辉,远近闻名。

    而程保国、冯爱红也都因此受益。

    程保国在机关原本就当个小科长,之后就升到了副处长。妈妈冯爱红原本在居委会工作,之后就被调到了街道办妇联工作。

    这可就比居委会强多了。因为居委会是自治机构,都不发工资的,最多给点福利。但街道办是乡镇级别的行政机构,正经的公务员。待遇差得不是一轻半点。

    他们之所以收益,皆因为项南给力,在领导面前,说了他们不少好话。

    说自己之所以愿意扎根基层,都是老爸、老妈平常教导得好,常常告诫自己【革命工作无贵贱】、【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所以自己受他的影响,立志为人民服务云云。

    他把程保国、冯爱红夸得跟朵花似的,刷了那么多层金粉,自然就让他俩光彩熠熠,受到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