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年下半年,东北事变,震动寰球。

    瑞典的报纸都登载了这一消息。

    金铨知道后,仰天长叹。他这辈子最恨的便是东瀛人,如今东瀛人侵占东北三省,国土沦丧,黎民涂炭,让他真的悲痛莫名。

    项南听说此事,也很气愤,为此特地写了《松花江上》,随后电传回中國,并随之刊登在了《大公報》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动人的歌词,感人的旋律,以及国破家亡的悲愤,令这首歌迅速唱遍大江南北,唤醒了民族抗日的热情和决心,也在中华各地点燃了抗日的烽火。

    ……

    进入到三二年,冷清秋完成研究生课程,正式毕业。

    她本来还想继续攻读博士,不过却被项南劝住了。

    “文学这个专业,本来考校才华和作品,对于学历的要求却并不高。古往今来,那么多作家,连大学都未上过,却依然能写出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作品。”项南笑道,“相反,那些文学博士却未必有一部成功之作。

    所以依我看来,文学还是应以创作为主,一味追求高学历并不可取。而且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创作,反而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冷清秋听他这么说,也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