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的工夫,桂芝欣便来到赵公馆叨扰多次,几乎有点堪称骚扰了。傅惠年听到家里仆人聊天说起这事,心里觉得好笑,于是很快也四处打听起桂芝欣其人来。

    关于桂芝欣,风评是很褒贬不一的。有说他好的,大约是出手阔绰、为人爽直一类,少爷习性,不很新鲜。有说他不好的,结论却很多样。譬如目中无人,粗鲁无礼一类,也不甚新鲜,唯有一点令傅惠年格外关注,那就是在桂芝欣交往过的诸多女朋友之中,没有一位与他好过半个月以上的。分手之后,女朋友们对桂芝欣也统一地采取了抱着胳膊冷眼旁观的态度,既不骂他,也不夸他——这大概并不能体现出女朋友们对桂芝欣的欣赏了。除此之外便只剩些乱七八糟的闲话了。

    傅惠年对此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当面对桂芝欣提起过半个字。他或许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久了,而深知自己也实在算不上一位道德模范,便也不对别人妄加批判。又或许他是由衷地对桂芝欣没有厌恶,因此在理智上也要不自觉地替他维护了。

    傅惠年深知自己的内核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冷静沉着,他没有大主意,耳根子也软,最遭不住软磨硬泡的厚脸皮。然而桂芝欣对这些还一概不知,在桂芝欣的眼里,傅惠年好像是冰冷的化身,处处令人感到挫折。他还以为唯有凭自己狠命地追着傅惠年,才能勉强维持住这段友谊关系。因此隔了没有几天,他便再次锲而不舍地拿了两张电影票找到赵公馆来,要请傅惠年外出看电影去。

    其时距离晚饭也已过去两三个小时了,赵太太刚刚歇息睡下,傅惠年得了闲,平时又没有朋友,好容易遇上桂芝欣,心里很高兴,自然没有拒绝。

    于是他在镜子前梳了头发,又挑了身体面西装,喷了些香水,走出门去,看到了夜色下孤零零站着等他的桂芝欣。

    抬眼看见傅惠年出门,桂芝欣立刻笑起来,对他挥一挥手,两人便一同走到街上了。

    桂芝欣是个活泼的年轻人,与傅惠年同行的时候,时常就要对他勾肩搭背,偶尔还会把脸凑上前去,嘻嘻哈哈地一阵乱笑。傅惠年极不适应,一路上被桂芝欣勾肩搭背地拖着,他不自觉也走了个七歪八斜。

    傅惠年自从少时家道中落之后,始终逃不脱寄人篱下的生活。

    起初家里只是略微周转不开,父母的身体也只是略微抱恙,他同一位银行家的女儿订了婚,未来大约还是有些出路的。

    而后他发现了藏在花瓶里的银行账单,家里早就资不抵债,父母也莫名地接连重病。他于是便不得不提前了婚期,以寄希望于女方家庭来支付父母高昂的医药费。

    然而医院始终查不出病因,因此也只是拖着两人,同时收着钱。

    不到一年的工夫,傅惠年大约是实在受不了了,只把父母留在医院里面,就再也不见人影。

    几个月之后,消失的傅惠年回到上海,开启了自己漫长的结婚事业。有人说此项事业的开端就是傅惠年的丈母娘,也有人说其实那个时候他同时与家里的两个女人都在交好,以谋取更多的钱财。无论如何,两个月之后,他就和第一任妻子离了婚,从此便一直在离婚了。

    关于傅惠年与其丈母娘的故事,一向都只是在小范围之内秘密地流传着,说者虽然说了,可都抱着个讳莫如深的态度,且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到了最后,信的人不多,不信的人多,人们便也渐渐不再提了。

    从那时候到现在,傅惠年就没怎么再变过,好像是被粘在了时间的节点上。他不知道自己往后该怎么走,可是走一步算一步,不敢多想。

    两个人一起走过了几个街区,电影院渐渐近了。街道上明明暗暗地来回变换,不同的树叶在风中发出不同的窸窸窣窣的响声,倒是在二人之间散布着安宁。

    但上海的夜晚是没有安宁的。上海的夜晚,霓虹灯毗邻着霓虹灯,歌舞场连接着歌舞场,好像理发店门口的三色灯柱一样永远也转不到头。在这样没有安宁的夜晚,人们聚集或是散落,面上都带着不肯疲倦的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