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父子从洛阳拜谒曹丕之后,率使团行至关中,在山民的指点下,从商於之地南下,走小路间道,翻越山岭,辗转千里,顺丹水南下,方至汉南郡。
因太守廖化下县理政,则由郡主簿出面恭迎饥肠辘辘的使团。
廖化得知陇右使团到,当即赶回县邑,设宴款待姜冏父子问候。双方交谈甚欢,兴尽而归。
其间,姜维偷溜出驿站,探访汉南郡民间状况,与他所料不差,因地处边境之故,郡中百姓稀少。但由于临近正岁,家家户户炊烟不绝。
未待姜维详细了解,因其陌生面孔,当即被乡人当作魏军的斥候。待乡人通报附近据点内的汉军后,军民齐出百余人,前去抓捕姜维。
因出巡之故,姜维身未着甲,未佩马槊长弓,身上仅一把汉刀。在面对军民的围捕下,姜维怕引起连锁反应,不敢反抗,当场被军民齐力抓捕。
被抓捕的姜维不论怎么解释自己身份,军民都是当做细作的花招。甚至因太过聒噪之故,被汉军士卒恶狠狠地抽打,警告他不要胡言乱语。但因姜维竭力证明自己身份,军士最终上报郡守廖化。
廖化得知此事,带上姜冏,一起前来辨认姜维。一番解释下来,众人尽释误会,这也让廖化哭笑不得。
为了担心自己坏了两国邦交,廖化代手下向姜维道歉。姜维自知理亏,加上其心胸大度,则是与廖化言好。
双方尽释误会之后,姜维方得知南汉御边的军事方针,即是为军民一体化。边境的百姓不仅是民,同是大汉监视边境的斥候;士卒不仅是兵,同样是负责耕作的百姓。
边郡百姓不负责越境探查,寻常时候,他们耕作养家,兼负己方区域的动向,以及是否有陌生面孔潜入乡中。如检举成功,郡县会下拨大量钱粮赏赐,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留住百姓,避免他们南迁腹地郡县。
士兵虽驻守边境,需要戒备与参加战争。但每名士卒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去屯田耕作,田亩所产出的作物,依照军令除了上交军队外,部分可以自留,当做务农费。
以上这套边郡的防御体系,据姜维所了解,由名将霍峻所创。其率先在庐江皖城执行,而后被汉帝刘备所沿用,经多次修改,最终推广到全国。
凭借严密的御边方针,曹操屡次南征,皆被汉军提前所获。汉军发兵阻其于江北,令曹操终世不得南下。
当姜维了解完南汉的边郡体系,不仅是赞不绝口,且还偷偷摘录下来,准备吸收以为己用。
军队体系所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外至斥候、情报体系,内至后勤、补给体系。而两国相争作战,依靠的就是由各个部门而成的军队体系。
次日,廖化在江水送别姜冏父子,派水师沿途护送使团至襄樊。
从汉南郡离开,姜维行至襄樊界,则是发现了与汉南郡既似非似的情形。汉水北岸的樊城与汉南郡相似,可以说是军事化的社会;汉水北岸的襄阳城,更似为正常社会。
因太守廖化下县理政,则由郡主簿出面恭迎饥肠辘辘的使团。
廖化得知陇右使团到,当即赶回县邑,设宴款待姜冏父子问候。双方交谈甚欢,兴尽而归。
其间,姜维偷溜出驿站,探访汉南郡民间状况,与他所料不差,因地处边境之故,郡中百姓稀少。但由于临近正岁,家家户户炊烟不绝。
未待姜维详细了解,因其陌生面孔,当即被乡人当作魏军的斥候。待乡人通报附近据点内的汉军后,军民齐出百余人,前去抓捕姜维。
因出巡之故,姜维身未着甲,未佩马槊长弓,身上仅一把汉刀。在面对军民的围捕下,姜维怕引起连锁反应,不敢反抗,当场被军民齐力抓捕。
被抓捕的姜维不论怎么解释自己身份,军民都是当做细作的花招。甚至因太过聒噪之故,被汉军士卒恶狠狠地抽打,警告他不要胡言乱语。但因姜维竭力证明自己身份,军士最终上报郡守廖化。
廖化得知此事,带上姜冏,一起前来辨认姜维。一番解释下来,众人尽释误会,这也让廖化哭笑不得。
为了担心自己坏了两国邦交,廖化代手下向姜维道歉。姜维自知理亏,加上其心胸大度,则是与廖化言好。
双方尽释误会之后,姜维方得知南汉御边的军事方针,即是为军民一体化。边境的百姓不仅是民,同是大汉监视边境的斥候;士卒不仅是兵,同样是负责耕作的百姓。
边郡百姓不负责越境探查,寻常时候,他们耕作养家,兼负己方区域的动向,以及是否有陌生面孔潜入乡中。如检举成功,郡县会下拨大量钱粮赏赐,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留住百姓,避免他们南迁腹地郡县。
士兵虽驻守边境,需要戒备与参加战争。但每名士卒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去屯田耕作,田亩所产出的作物,依照军令除了上交军队外,部分可以自留,当做务农费。
以上这套边郡的防御体系,据姜维所了解,由名将霍峻所创。其率先在庐江皖城执行,而后被汉帝刘备所沿用,经多次修改,最终推广到全国。
凭借严密的御边方针,曹操屡次南征,皆被汉军提前所获。汉军发兵阻其于江北,令曹操终世不得南下。
当姜维了解完南汉的边郡体系,不仅是赞不绝口,且还偷偷摘录下来,准备吸收以为己用。
军队体系所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外至斥候、情报体系,内至后勤、补给体系。而两国相争作战,依靠的就是由各个部门而成的军队体系。
次日,廖化在江水送别姜冏父子,派水师沿途护送使团至襄樊。
从汉南郡离开,姜维行至襄樊界,则是发现了与汉南郡既似非似的情形。汉水北岸的樊城与汉南郡相似,可以说是军事化的社会;汉水北岸的襄阳城,更似为正常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