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东宫太子又发了几道调令,皇城的少府监外又建设起了一间作坊,这间作坊是用来制造纺车的,并且许多铜铁器具也被送入了作坊中。

    有两架庞大的纺车被送去了京兆府,纺车下装着轮子,以便拉走。

    京兆府堂内,关中几县的县令坐在堂内,还有司农寺少卿郭正一,以及魏王李泰,其中还有以杜荷为首的几个关中商贾。

    刘仁轨道:“咸阳县五乡七里还有民壮两千余人,倒是可以应付。”

    上官仪道:“泾阳县五千民壮可以调用。”

    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许敬宗脸上带着笑容。

    魏王李泰近来就要成婚了,坐在一旁倒是一言不发,只要京兆府能够安排好人手去修建淤地坝,其他的事并不想参与。

    “朝中若事后再计较又该如何?大唐立足中原才二十年有余,此番大兴作坊……”

    这个时候总有人唱反调。

    许敬宗起身道:“有些事就是要在立足之时去做,现在不去做,等朝中规制定下来,追悔莫及!尔等身为县令应当知晓,时不我待,抓不住这一次机会,往后还待何时再寻这等机会。”

    上官仪还看着手中的册子,长安十二县共要开设十四座作坊。

    每一处都是巨大的作坊,劳作人手包括妇人老妪,壮劳力共计近两万人。

    按照各县的人手来算,关中的就业岗位依旧是富裕的,完全可以建造更大的作坊,肥皂,纸张,酱油,葡萄酿都是不愁卖的。

    不论是卖去突厥换马匹与羊群,还是去西域换取金银,或者是卖去洛阳以东,或者是江南两道,剑南道或蜀中,这都是紧俏的货物。

    听着堂内的议论,上官仪看着挂在京兆府的一幅巨大地图,若有所思,生产制造的作坊都在各县,而不在长安城内。

    人口会以长安城为中心,向各县流动。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布局,如果长安强盛则各县疲惫,若各县强盛,则长安更胜之。

    众人又争论一番,许敬宗一拳砸在了桌上,这一次的商议就定下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