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洲, 中洲是最为广袤的一片大陆,拥有极其复杂的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应有尽有,而且四季分明,气候多样。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使得这片地域极具包容性, 在此开宗立派的门派多如牛毛,儒、释、道可能比邻而居, 连妖修都时常出没。同时, 中洲也是最大的散修聚集之地,大量无门无派的修士在此修炼游历,虽然不如门派上下一心, 却也互通有无,是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最近, 散修之间就流传着两个消息, 一桩案子, 一个八卦。
就先818好了。
要领悟八卦的精髓,就必须先从中洲的势力分布说起与东南北三洲中仙俗分离的模式不同,中洲是个仙凡并存的大洲。凡间仍然是以君主□□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国与国之间泾渭分明,修真界同样。
目前,中洲凡间的局势是五国并存, 而修真界延续了这样“五国”的划分。就和老乡总是天然带有亲近度, 共同的出身、同样的历史都会增强修士之间的黏性, 久而久之, 出身同国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阵营。
出身齐国凡间的修士,修真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齐城”的人,说是“城”而不是“国”,既是因为修士的数量不多,也是因为修真界无国家之概念,故而沿用了仙城的城字。
所以,与陌洲以某族而为某城不同,中洲的某城是凡间某一国的缩影,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这就是个老乡会。
这五大城分别是齐、楚、秦、越、吴。
五大城外,就是仁心书院,这是中洲最庞大的一股势力,位列七大门派之一,门下弟子多是儒修。儒修与道修都是吸纳灵气修炼,本质上相同,不同的是信奉的“道”不一样,主张仁义礼信,具体就不展开解释了。
因为仁心书院的“道”与众不同,他们的宗门并不在一个地方,而是遍布中洲。换言之,仁心书院有各大分院,如星星之火散布在各个角落,儒修们也不会待在书院里死读书,而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和道修习惯戴星冠一样,儒修一般戴四方平定巾,从外表上就很好辨认。
鉴于儒家思想的特殊性,五大城与仁心书院的关系不错。
另一个就是北斗堂,北斗堂是武修门派,核心仍然是道家思想,因其武力值高强,在中洲也是惹不起的门派。
除此之外,还有林林总总上百个门派……是的,上百个!中洲规矩,只要满足十人的条件,且获得了兴建宗门的土地,就能开宗立派。
因为暂时不太重要,所以就容后再表吧。
现在说八卦。
五十年前,秉持着结盟的政治目的,齐、楚两城决定联姻。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使得这片地域极具包容性, 在此开宗立派的门派多如牛毛,儒、释、道可能比邻而居, 连妖修都时常出没。同时, 中洲也是最大的散修聚集之地,大量无门无派的修士在此修炼游历,虽然不如门派上下一心, 却也互通有无,是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最近, 散修之间就流传着两个消息, 一桩案子, 一个八卦。
就先818好了。
要领悟八卦的精髓,就必须先从中洲的势力分布说起与东南北三洲中仙俗分离的模式不同,中洲是个仙凡并存的大洲。凡间仍然是以君主□□为核心的封建制度, 国与国之间泾渭分明,修真界同样。
目前,中洲凡间的局势是五国并存, 而修真界延续了这样“五国”的划分。就和老乡总是天然带有亲近度, 共同的出身、同样的历史都会增强修士之间的黏性, 久而久之, 出身同国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阵营。
出身齐国凡间的修士,修真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齐城”的人,说是“城”而不是“国”,既是因为修士的数量不多,也是因为修真界无国家之概念,故而沿用了仙城的城字。
所以,与陌洲以某族而为某城不同,中洲的某城是凡间某一国的缩影,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这就是个老乡会。
这五大城分别是齐、楚、秦、越、吴。
五大城外,就是仁心书院,这是中洲最庞大的一股势力,位列七大门派之一,门下弟子多是儒修。儒修与道修都是吸纳灵气修炼,本质上相同,不同的是信奉的“道”不一样,主张仁义礼信,具体就不展开解释了。
因为仁心书院的“道”与众不同,他们的宗门并不在一个地方,而是遍布中洲。换言之,仁心书院有各大分院,如星星之火散布在各个角落,儒修们也不会待在书院里死读书,而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和道修习惯戴星冠一样,儒修一般戴四方平定巾,从外表上就很好辨认。
鉴于儒家思想的特殊性,五大城与仁心书院的关系不错。
另一个就是北斗堂,北斗堂是武修门派,核心仍然是道家思想,因其武力值高强,在中洲也是惹不起的门派。
除此之外,还有林林总总上百个门派……是的,上百个!中洲规矩,只要满足十人的条件,且获得了兴建宗门的土地,就能开宗立派。
因为暂时不太重要,所以就容后再表吧。
现在说八卦。
五十年前,秉持着结盟的政治目的,齐、楚两城决定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