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子召对询问御史大夫人选以充三公以来,公孙弘便深谋远虑,想在朝中寻个得力助手,既不能张扬让天子警惕,又得愿意跟自己一条心,互相扶持。

    公孙弘思前想后,将所有人所有事一一从头细想反复推敲,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将筹码压在廷尉张汤身上。

    公孙弘自认同淮南王刘安并无过节,若非张汤私下透露,他尚且被蒙在鼓里,公孙弘也很纳闷,淮南王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药,竟说出“笼络公孙弘就像揭开一块破布”这种话来,硬生生将自己钉在耻辱柱上面。

    儒家最重名声,淮南王损人清誉,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公孙弘为挽回自身清誉,便夹紧尾巴做人,每日粗茶淡饭,盖粗布被子,家资全部用来供养门客,被他接济的宾朋门客对他赞不绝口,公孙弘由此建立清廉节俭,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即便如此,也总有人吐槽他“假模假式”,譬如董仲舒,当着一众贤良文学的面指责他“阿谀奉承”,公孙弘没有发作,只记在心里。

    公孙弘席地而坐,脑海里闪过几位,要说御史大夫人选,其中威胁最大的当属御史中丞减宣,他曾任河东太守,治郡有方,为官公正,熟悉律法条文,离御史之职只差一步之遥。

    按理说御史中丞接任御史大夫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天子不日前还专门召对自己询问才选之人,可见天子并没有下定决心提拔他,但他也没有透露心仪对象,说明他仍然在暗中考察。

    事到如今,该到自己出手,为张汤拔除后患了。

    公孙弘做事素来讲究滴水不漏,不给人拿住把柄的机会,只是借机接近减宣属官成信,先是口若悬河地褒扬减宣为官如何清廉公正,接着便开始忧国忧民,言及盐铁经营带来的弊端,譬如铁器质量低劣、官吏贪墨横行,最后扬长而去给成信留下思考的余地。

    成信听到心坎里,牢牢记住丞相的话,暗地里打听,果真问题不假,于是便向御史中丞减宣禀报,减宣命人详查并将盐铁弊端一一罗列,写成奏章上呈天听。

    刘彻接到减宣的奏章皱了皱眉,并未表明态度,而是下旨由公卿廷议。

    盐铁经营由中央大司农机构统一领导,作为核心负责人的大农令颜异与副手孔仅一同参与会议。

    关于盐铁利弊大家都有目共睹,自官府经营以来给国家带来巨额利润,同时其危害也不容小觑。

    公卿云集商议,有一竿子打死的反对派,也有极力维护的支持派,公孙弘作为百官之首,在公卿争得面红耳赤时方才出面调节。

    他陪上笑脸,毕恭毕敬地向汲黯鞠躬行礼,征询他的意见,汲黯早前被他忽悠吃过亏,故而看他挺不顺眼,但见他态度诚恳,做事又有章法,只好摒弃前嫌,协同奉公。

    汲黯回礼,说出自己的意见:既然有问题就要设法解决问题。公孙弘儒家出身,反感盐铁专卖,故深以为然,是以众臣基本达成一致。

    刘彻于上林苑承光宫接见公卿大臣,先命御史中丞减宣将盐铁官营之弊叙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