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Si,臣不得不Si,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他明知道起兵必Si无疑,但迫於杨复恭这个义父、义叔,他慷慨赴Si,他明知昭宗这个昏君根本不会救他,他还是让韩建把他送来长安。

    他明知道……

    倘若历史上的昭宗和唐廷在战争开始之前,以强y态度保下杨守亮,杨守亮决不会反,昭宗和韦昭度稍微有一点脑子,杨守亮就是朝廷的一把尖刀。

    杨复恭在和昭宗彻底翻脸之前,曾密令包括杨守亮在内的诸位亲信,让他们不要把租税钱粮进奉中央,大多数人都照办了,杨守亮却没有这麽做。

    在这个背叛被奉为真理的无道时代,杨守亮b天下九成的武将都要更有仁义礼智信,b之李茂贞、王行瑜、王建、朱全忠、秦宗权之辈,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既然朕来了,既然你上表请入朝了,朕就一定会保下你,不惜一切代价……

    “李茂贞等人请伐杨守亮的要求,不许,立即下诏驳回,杨守亮请求入朝的一概条件,照准,马上遣使去山南知会安抚他,越快越好。”

    张浚闻言大惊,当即拱手道:“陛下,这可是收回山南的天赐良机啊,陛下三思呐!”

    “朕意已决,断不更改,卿勿复劝!”

    杜让能和刘崇望不赞成讨伐山南,对李晔这个决定能接受,崔胤和郑从傥是中间派,无论这场战争打不打,他俩都能接受,没有明显的倾向。

    李晔决心已定,杜让能等人也都不说话,张浚无奈之下只得罢休,面上却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连连叹气,好像错过了什麽天大的好事。

    李晔无心再议,於是道:“朕乏了,诸位Ai卿可以走了。”

    “臣等告退。”

    待五人离去,李晔又对高克礼道:“诏李忠国、刘过、武成策来见朕。”

    “遵旨。”

    高克礼不敢多问,立即转身出去将旨意一层层传下。

    此时的局面对唐廷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历史上以昭宗和韦昭度的朝廷担心支持杨守亮会引得凤翔、镇国、静难等五军震怒,从而调转过来跟朝廷作对,故而始终没有踏出长安一步,更未给予杨守亮任何支持,连劝和的举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