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小心点!”

    “嗯,有数!”

    不一会,着装完毕的中年壮汉便已出门赶往民兵连大队部。

    “康叔!”

    “康队长!”

    “康叔,要打仗了吗?”几名同样穿着鸳鸯战袄赶路的年轻后生遇到正在赶路的中年壮汉打着招呼。

    “哦,是你们几个啊!不好说啊,这几天我在大队部值班也没收到消息说哪里要打仗!没事,放轻松,也有可能只是演练而已。”

    说话的中年壮汉叫韩康,辽东流民,年轻时是原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的一名小旗,因为各种原因,在天启二年带领一家老小南下讨生活,来到了威海卫。因为有从军的经验而且还会识文断字,但是年龄不符合招兵条件,所以被选入地方的民兵连,担任了中队长的职务。

    民兵的编制是临时的,以后会随着威海卫军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削减,直至取消。

    一般每个卫所都会有一支三百人左右规模的民兵支队编制,其职责为三种,一是代替出征的正规军防守地方,二是作为辅军直接参与战斗,三是随军出征代替民夫做辎重兵押运全军所需各种军粮物资。民兵们平时则是每月一训,一训一周。卫所不仅提供武器装备训练和作战,同时卫所还发放军饷。无战事时提供月饷十钱银子,战时参与作战时则是一两银子至二两银子之间不等。

    民兵为了区别于大明军队和避嫌,威海卫专门制订了新的编制,采用三三制。

    威海卫民兵下辖三个民兵总队,总队下辖三个支队,支队下辖三个大队,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中队下辖三个小队,一个小队下辖三个战斗小组,一个战斗小组为基本战斗单元,有四个人。除了作战时有要求列阵采用统一制式武器装备和分兵种外,其他时候各战斗小组自行安排兵种组合作战。

    康大叔不仅当上了民兵的中队长,其大儿子也因为精通水性和会算数识字而加入了威海卫水师,以见习后补军官的身份服役于一艘三级战列舰。

    韩康带领着众人赶到校场后,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所有人都陆续赶到并集结完毕,列队集合。

    看到自己大队的所有人都到齐后,这支民兵大队的大队长简单的宣讲了上峰的命令后,便亲自带队去兵备库领取武器装备。全大队全副武装完毕以后,接着又赶往辎重库押运出库物资去卫所的民兵支队集结,全支队集合完毕后再一起赶往威海卫大校场集结。

    与此同时,接到命令的猎骑兵骑兵营和夜不收们也都在营地里携带好各自的武器装备后,也开始快速向威海卫大校场集合。

    与其他人不同,夜不收除了大队人马去集合外,有几支小旗队伍则在总旗官张东旭的带领下一路打马狂奔先行一步往贵州而去。

    “张头,你说这是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