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抗疫胜利与表白(第一卷·完)(2/4)
“这是——”天亦悦惊讶了,赠送宫绦是很亲密的男女才会做的事情,项惊羽送她这个,含义不言而喻。“我是道姑,你送我这里,不怕别人有意见?”她没有收起宫绦,而是用右手托着,仿佛在托着一份承诺或是一颗心脏。
“孤不介意。不瞒枫瞿姑娘,我见到姑娘第一眼,便深深喜欢上了姑娘,随着跟姑娘相处的时间愈久,这份喜爱愈加浓郁,所以孤才有今日之言。实不相瞒,我和我父王、李将军、阿史那鹰等人都商量过,若姑娘愿意,姑娘可以留在我流士国,当我流士国之右宰相。若姑娘觉得孤也不错,结成两姓之好,岂不美哉?据我所知,道姑也是可以有婚配的。这宫绦,既是我自己的心意,也是流士国的承诺和嘱托。”
项惊羽将一缕黑发别到耳后,“枫瞿姑娘,你可以不用马上给我答复,右相之位也会一直给你留着,我会等你。”
“若是等不到答复,又当如何?”天亦悦还是没有收起宫绦。
项惊羽愣了一下,笑了,笑容里有些不解:“姑娘心系百姓,又身负大才,而我流士国正好缺大才之人,为何不愿?”
“这不是我的初衷。”天亦悦摇摇头,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后,她唯一的想法是归隐山林,而不是要那些虚无缥缈的荣宠。显然,项惊羽不是那个能和她归隐山林的人,即便做朋友,他们也有太多的观念不合,很容易心生嫌隙。
她想把宫绦还给项惊羽,对方却推出一只手拒绝:“我等姑娘三年,三年后,姑娘若还是初衷未改,那便罢。若姑娘觉得我或流士国还有一丝可取之处,那三年后,我们彩云国见。”
“你是说——”天亦悦有些吃惊。
“没错,孤要亲自向彩云国君主求娶你。”项惊羽哈哈一笑,边观察对方的脸色,他本以为枫瞿姑娘会露出羞涩的表情,没想到她不但没有羞怯,反而眉心微蹙,他心里一沉,笑容不改:“其实,无论姑娘心意如何,我都会去一趟彩云国,一是为求娶姑娘,二是为和彩云国达成友好的贸易往来。毕竟,我可是知道,彩云国国主只知天下有九洲,而不知九洲外还有我流士国,甚至其他国家呢。所以,这枚宫绦,我恳请姑娘收下。三年后的今日,便是我抵达彩云国紫洲之时。”
对于项惊羽的谋算,天亦悦并不放在心里。她念头一转,便想明白了,从容收下宫绦:“这宫绦相当于右相之位,我代你保管三年,三年后,你若来了彩云国的紫洲,也不必见我,我会托人把它还给你。太子,我救流士国的百姓,是因为我的良心上过意不去,是我自己想这般做罢了,不是因为我贪恋权利、婚姻,若是这样,我就不会来这儿。我枫瞿子的初心,无论多久都不会改变。”
项惊羽为天亦悦的称呼惊了一下,他听天亦悦的话,越听心越沉,等她说完,他忍不住道:“是因为孤不是你心宜之人么?”
天亦悦摇摇头:“太子,我们不是一路人。我是要归隐山林的,‘朝闻道、夕可死矣’是我最终的追求,在这条路上,注定了我找的伴侣也是同修之人。太子,你背负着流士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期望和未来,又如何能与我一介散修为伍?”她看到项惊羽身上轻轻翻滚的龙气,便如同看到流士国的未来——这位君主登上历史舞台后,流士国虽然迎来崭新的未来——当然,这是对于特权阶级而言,但是底层人民还是没办法摆脱穷困潦倒——只有封建王朝彻底消失,对立的阶级彻底打碎,人民才彻底自由,从草民变为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哪怕有一个特权阶级存在,真正富裕平和的幸福生活都是空中楼阁。
天亦悦本以为这次的大灾会让流士国的贵族阶级反思自己的问题,没想到他们只想请她来当一颗权衡权益的棋子。右相之位,说得好听,不过是作为王权下的一颗更为重要的棋子罢了(流士国历史上宰相最多时可达十余人,本朝也有五人在职)。况且,她在此地没有真正的根基,而人心难测,项惊羽敢授予她右相之位,有多少是出于对她方外之士的身份,又有多少是出于对她的喜爱,还有多少是因为她本身的能力?她心里太清楚了。
正是因为太清楚,看得太明白,所以她不能接受。
天亦悦结束和项惊羽的谈话后,便着手收拾行李。流士国的老百姓送她的东西,只要不很贵重的她基本都收下了,这是老百姓们对她的感谢,是一份真挚的心意。而那些官员包括流士国国王送她的东西,她基本都回绝了——除了这一枚宫绦。她将这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全用“袖手乾坤”收起,走出大帐外时,发现项惊羽还在等她,在他的手里,牵着一段缰绳,缰绳的另一头,连着一匹雪白的马儿。
“太子。”天亦悦朝对方施了一个道家的礼。
“枫瞿姑娘。”项惊羽牵着马走到她身前,目光缱绻温柔,“此去彩云国,路途遥远,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万万不要推辞。”说着,把马儿的缰绳递给她。
天亦悦笑了笑:“之前你送我宫绦,说是心意,让我不要推辞;这回又送我良驹,又说是一点心意,让我不要推辞。还有什么心意呀、不要推辞呀,一并说了,我一并斟酌。”
“孤不介意。不瞒枫瞿姑娘,我见到姑娘第一眼,便深深喜欢上了姑娘,随着跟姑娘相处的时间愈久,这份喜爱愈加浓郁,所以孤才有今日之言。实不相瞒,我和我父王、李将军、阿史那鹰等人都商量过,若姑娘愿意,姑娘可以留在我流士国,当我流士国之右宰相。若姑娘觉得孤也不错,结成两姓之好,岂不美哉?据我所知,道姑也是可以有婚配的。这宫绦,既是我自己的心意,也是流士国的承诺和嘱托。”
项惊羽将一缕黑发别到耳后,“枫瞿姑娘,你可以不用马上给我答复,右相之位也会一直给你留着,我会等你。”
“若是等不到答复,又当如何?”天亦悦还是没有收起宫绦。
项惊羽愣了一下,笑了,笑容里有些不解:“姑娘心系百姓,又身负大才,而我流士国正好缺大才之人,为何不愿?”
“这不是我的初衷。”天亦悦摇摇头,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后,她唯一的想法是归隐山林,而不是要那些虚无缥缈的荣宠。显然,项惊羽不是那个能和她归隐山林的人,即便做朋友,他们也有太多的观念不合,很容易心生嫌隙。
她想把宫绦还给项惊羽,对方却推出一只手拒绝:“我等姑娘三年,三年后,姑娘若还是初衷未改,那便罢。若姑娘觉得我或流士国还有一丝可取之处,那三年后,我们彩云国见。”
“你是说——”天亦悦有些吃惊。
“没错,孤要亲自向彩云国君主求娶你。”项惊羽哈哈一笑,边观察对方的脸色,他本以为枫瞿姑娘会露出羞涩的表情,没想到她不但没有羞怯,反而眉心微蹙,他心里一沉,笑容不改:“其实,无论姑娘心意如何,我都会去一趟彩云国,一是为求娶姑娘,二是为和彩云国达成友好的贸易往来。毕竟,我可是知道,彩云国国主只知天下有九洲,而不知九洲外还有我流士国,甚至其他国家呢。所以,这枚宫绦,我恳请姑娘收下。三年后的今日,便是我抵达彩云国紫洲之时。”
对于项惊羽的谋算,天亦悦并不放在心里。她念头一转,便想明白了,从容收下宫绦:“这宫绦相当于右相之位,我代你保管三年,三年后,你若来了彩云国的紫洲,也不必见我,我会托人把它还给你。太子,我救流士国的百姓,是因为我的良心上过意不去,是我自己想这般做罢了,不是因为我贪恋权利、婚姻,若是这样,我就不会来这儿。我枫瞿子的初心,无论多久都不会改变。”
项惊羽为天亦悦的称呼惊了一下,他听天亦悦的话,越听心越沉,等她说完,他忍不住道:“是因为孤不是你心宜之人么?”
天亦悦摇摇头:“太子,我们不是一路人。我是要归隐山林的,‘朝闻道、夕可死矣’是我最终的追求,在这条路上,注定了我找的伴侣也是同修之人。太子,你背负着流士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期望和未来,又如何能与我一介散修为伍?”她看到项惊羽身上轻轻翻滚的龙气,便如同看到流士国的未来——这位君主登上历史舞台后,流士国虽然迎来崭新的未来——当然,这是对于特权阶级而言,但是底层人民还是没办法摆脱穷困潦倒——只有封建王朝彻底消失,对立的阶级彻底打碎,人民才彻底自由,从草民变为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哪怕有一个特权阶级存在,真正富裕平和的幸福生活都是空中楼阁。
天亦悦本以为这次的大灾会让流士国的贵族阶级反思自己的问题,没想到他们只想请她来当一颗权衡权益的棋子。右相之位,说得好听,不过是作为王权下的一颗更为重要的棋子罢了(流士国历史上宰相最多时可达十余人,本朝也有五人在职)。况且,她在此地没有真正的根基,而人心难测,项惊羽敢授予她右相之位,有多少是出于对她方外之士的身份,又有多少是出于对她的喜爱,还有多少是因为她本身的能力?她心里太清楚了。
正是因为太清楚,看得太明白,所以她不能接受。
天亦悦结束和项惊羽的谈话后,便着手收拾行李。流士国的老百姓送她的东西,只要不很贵重的她基本都收下了,这是老百姓们对她的感谢,是一份真挚的心意。而那些官员包括流士国国王送她的东西,她基本都回绝了——除了这一枚宫绦。她将这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全用“袖手乾坤”收起,走出大帐外时,发现项惊羽还在等她,在他的手里,牵着一段缰绳,缰绳的另一头,连着一匹雪白的马儿。
“太子。”天亦悦朝对方施了一个道家的礼。
“枫瞿姑娘。”项惊羽牵着马走到她身前,目光缱绻温柔,“此去彩云国,路途遥远,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万万不要推辞。”说着,把马儿的缰绳递给她。
天亦悦笑了笑:“之前你送我宫绦,说是心意,让我不要推辞;这回又送我良驹,又说是一点心意,让我不要推辞。还有什么心意呀、不要推辞呀,一并说了,我一并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