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长辈,晚辈这种能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叫什么,姑且叫它‘空间异能’吧,我能感知周围几十里的事物。”辛一凡如实说到。

    “承染,你也获得了神力吗?”孙茂才关心的问到。

    “叔姥爷,我现在只是初步可以感知灵骨,这还要在一凡的引导下才可以,不过现在我还没有发现我的具体能力是什么呢。”李承染也实话实说的答到。

    两位老人再次对视了一眼,好像在交流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孙茂才说到:“好,很好,现在终于又有人能够从灵骨上获得神力了!”说完他又站了了起来,李承染连忙去扶着他,只见孙茂才对她摆摆手继续说到:“既然你们能够从灵骨上获得神力,那有些事情,我就能告诉你们,承染,辛小友,你们可知道我华夏文明为何能流传至今?”

    辛一凡看了看李承染,然后说到:“我们华夏流传至今靠的是文化薪火相传,道统不灭。”

    “好,既然你提到文化和道统,那你觉得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道统?”孙茂才问到。

    “儒为文化之身,道为魂,释为心,三教一统即为道统,华夏文化的精髓即‘道’、‘德’二字。”辛一凡说到。

    “儒释道从何而来,又是从何发展至今的?”孙茂才又问到。

    辛一凡答到:“道家起于黄帝,大成于老子,后经列子、庄子、鬼谷子发扬光大,成教于张天师;儒家起于孔子,后有孟子、荀子等人丰富了其内涵,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南北朝时代被称为儒教,一直被华夏立为国教;佛教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土,兴盛于南北朝时代,一直繁盛至今,现在华夏的主要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至于发展,三教以融合为主,互相渗透借鉴,最后形成三教一统互相包容的情形。”

    “不错,历史的书本知识学得不错,不过,你所知道的历史是后来人写的历史,每一部史书都带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当政者的意志在里面,所以我来告诉你我们世家口口相传的历史吧!”孙茂才有些傲然的说到。

    “盘古开天地,其子先天皇氏著《归藏》、中天皇著《连山》,后天皇伏羲氏得演《河图洛书》,后有数代黄帝著有《黄帝四经》,文王因《河图洛书》而著《周易》承袭《归藏》、《连山》演变为《易经》亦称《三易》,老子著《道德经》沿袭《黄帝四经》集道家之大成,孔丘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春秋》而成《六经》建立儒家,自此我华夏文脉根骨已成。”孙茂才一边说,一边慢慢的在房间踱着步子,也好像在回忆什么。

    “先三皇是盘古血脉,继先三皇后有中三皇,再有后三皇,他们皆为血脉相传,文化亦是相传,到了五帝时期自黄帝始,到宋灭时,华夏血脉未断,文脉就没有断过。”孙茂才说到这里,顿了顿又看了看李承染和辛一凡继续说到。

    “辛小友刚才说的佛教传自天竺,那你知道释迦牟尼的故乡是哪里吗?”孙茂才又问到。

    “嗯,应该是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辛一凡想了想后回答到。

    孙茂才点点头说到:“是的,佛教本就起源于雪域,也兴盛于雪域,至今不衰,这不是宿命,是文化和血脉使然。而传入华夏的佛教至今又以大乘佛教为主,这大乘佛教可算我华夏与外来文化融合最为有特点的文化,初成于南北朝时期,吸收了《归藏》、《连山》之说,到隋唐后又吸收黄老思想,最终形成大乘佛教。”

    “因此,《易经》、《道德经》、《六经》构成了我华夏文脉之主,而其作者皆是先三皇盘古氏之后,而这灵骨,正是盘古开天辟地后遗落世间的骸骨。”孙茂才说到这里后,看向周世江说到:“老伙计,后面的,你来说吧。”

    周世江沉吟了一会儿才道:“既然说到《易经》、《道德经》、《六经》为文脉之主,那么再说到血脉的流传,盘古留下后裔为先三皇,后有中三皇,其统治已无证可考,到了后三皇即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取神农氏代之而称帝,就进入五帝时代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皆是血脉相传,颛顼为黄帝孙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尧为帝喾之子,舜为尧的女婿,黄帝的八世孙,大禹是颛顼六世孙,黄帝的九世孙,传说中的禅让制,只是家族中选首领而已,到了启这里就撕下了这块遮羞布,直接家天下了,之后的商周都是不同的诸侯继续家天下罢了,也都是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的后代在统治神州,因此对于华夏而言,文脉即血脉。”

    看到辛一凡和李承染好像对这些不感兴趣,周世江继续说道:“而维系这种统治的力量来自于盘古遗落的灵骨,经过战国之后,灵骨散落于神州各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各大门阀皆有灵骨的局面,即便是在隋唐之时,杨李两家极力打击门阀收拢灵骨,终是力所不逮,无法再现古之辉煌,到五代十国时,那些拥有灵骨的家族都纷纷自立为王,征伐不断,导致我华夏文脉血脉皆受损,有宋一代都只能偏安一隅,自此我华夏盘古灵骨遗落海外不计其数,最终落得被异族统治而差点亡了道统。近几百来年,外部势力不停的来我华夏盗取灵骨,借我灵骨之力奴役我族人。辛小友,你说我们难道不担心再有灵骨失落海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