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景大街一栋改建的商房下面挖出来一块天书石碑。

    有趣的消息在京都城里飞的最快,不到两天工夫,连围在街巷边丢沙包的孩童都知道:那块通体玉白的六尺长石,被署衙派人拉到钦天监去了。

    好奇的大家看不到天书石碑,还能研究‘出产’石碑的那栋商房。在无数人接连不停的勘察,推动下,濯樱的‘商鱼琴楼’还未开业,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声望。

    钦天监把神奇的石碑供在案上,认认真真地研究,最后在同文馆的协助下才弄明白:这是一块古朝的镇界碑,是压镇天支地脉的礼器,不能挪动。

    石碑被送回‘商鱼琴楼’,竖在十里繁华的路边,慕名来看石碑的人经常会堵住横宽数丈的道路,就这样成为一处京中名景。

    濯樱每两日来琴楼查看工匠们的进展,轿子从御景大街后面的小巷走到琴楼后门,进去是一个荫凉的四方小院,沿着回廊有七间平房。工匠们已经换掉年久破损的门窗和阑干,重铺过屋顶上的细瓦,新漆的地板散发着淡淡的松香气。

    这栋御景大街上的老房曾是一处有名的文士会馆,房子老旧却要价很高,濯樱看中它和‘雅’字沾着深厚的底气,才不计较房子需要大修的麻烦。后来奉远诚觉得有趣,特意查出这栋房子的旧事说给她听,却让濯樱想出石碑的好主意。

    根据史料的记载,这栋房子下面曾挖出过一块镇界碑,后来又埋了回去。距离这段记载已经过去近百年,石碑早就被人遗忘,濯樱觉得:偶尔把古朝镇界碑老祖宗挖出来透透气也不坏。

    琏居的林夫人曾告诉濯樱:名气不‘吹’不响。濯樱正是学会了,要先给琴楼吹吹气,才能在应有尽有的京都站稳脚步。

    后院前面的两层高楼就是今后经营生意的地方,楼下售琴,楼上待客,濯樱也想办一个琴友的会馆,但目前还只是设想。

    在琴楼事无巨细地操心半天,濯樱回到寇子巷家中后先沐浴换衣。天气越来越热,庭院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挤满了聒噪的蝉鸣。

    等到同文馆下值的时辰,濯樱去门前等奉远诚,等他不来,便沿着院墙往前走。

    寇子巷行人稀少,濯樱撑着遮阳的绢伞站在路边。

    成为妇人后有件好处:可以豁出胆量将脸皮放厚些。夫妻间的依恋即使被人看破,只会引起无伤大雅的笑意,可供羡慕而非嘲弄。

    陆续走过两位不相干的路人后,奉远诚手里提着一些东西从另一条路上转过来,并没有立刻发现濯樱。

    他喜欢在走路时思想各种事情,这算认真还是不认真呢?濯樱默默地想着,直到奉远诚眼里忽然一亮,疾步跑到她面前问:“怎么一个人出来了?”

    濯樱道:“捂着甜羹的冰都化了,我等得着急,不知怎么就走到这里。”

    奉远诚道:“今天去过琴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