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日记,凌时用手指揉搓太阳穴,希望能够缓解隐隐作祟的偏头痛。日记他差不多看了大半,里面记录了萧沫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有观景山坡、有演出剧场、有学校泳池、帮助他回想起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凌时感觉大脑像干涸的泳池,有人拧开了泳池里的注水阀门,记忆是流水,从水管中迸发出而出,轻易间填满了空落落的深坑。日记中,许多细枝末节的琐事,他甚至都不曾刻意保存。而萧沫却始终在用双手,记录下两人交往中每个时刻,日记里除了属于他们的故事,没有其他内容。

    最后一页,停留在五年前的七月六日。凌时永远不会忘记这天,她告别自己,离开了世界。那个七月的蝉鸣之夏,两人本应按照既定的未来轨道,顺利完成高中学业,搭上通往临港的列车,履行梦想中计划已久的“逃离”,只是命运的横杆挡在铁道前,阻住了他们驶向远方。

    七月第一天,凌时提前获悉,自己通过了临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本考虑与父母商量离开村子的事宜。然而萧沫,却已对约定显得力不从心。自从六月下旬起,她的身体状况突然加剧变糟。萧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个疾病很久没有发作了,从六岁起就没再住过院。然而十七岁初夏,疾病毫无征兆的来访,关联有严重肺病。主治医生判断,肺病激活了心脏病隐患。

    随着并发症出现,萧沫身体逐渐衰弱,开始在家和医院来回切换。身体好点时,会留在家中休息观察,状况严重时则送往医院治疗。这种状态下,自然无法继续学业,她没能参加六月的升学考试,而是选择留级。凌时除了在医院,平日很难见到萧沫,萧继方老师不希望他打扰到女儿休息疗养。等待治疗的煎熬日子,也很快来到尽头。七月六日萧沫在医院病床上,离开人世。那天,是夏至节后的第二天。

    凌时清楚记得,七月六日之后,自己的人生开始呈现几何式崩塌,如同一束光,被吸入黑洞的引力场,光没有顷刻消失,而是被拉伸,不断拉伸,最终成为黑洞的光圈,直至消亡。萧沫去世后,他努力维持情绪,没有对朋友放声大哭,也没有对父母展示脆弱。他偷偷翻过围栏,跑到学校露台上,看着天际放飞自己,让脑袋一片空白,一待就是数个小时。凌时决定放弃离开村子的计划,曾经在画板上描绘的未来,成为泡沫,被黑洞一起吸走,粉碎地无影无踪。

    压垮这束光,最后的致命引力,来自一个月后的八月七日。父母在火灾中意外身亡,凌时彻底吸进了黑洞,连留在村子的权利,也被无情剥夺,彻底沦为没有未来的行尸走肉。在章逸安置下,他来到临港,开始所谓新生活。列车关上车门那刻,凌时意识到,未来不再铁轨的终点站,而是留在黑洞中万劫不复。

    ————————

    把日记放在床头柜上,他走出房间。离开墓园,凌时返回纪家。子虚没有上班,他又向工程队请了天假,原因是自家房顶的茅草,没能在昨天完成卸除工作。凌时来到室外,看到好友正趴在屋顶上,费力地拔起靠近屋檐的几块茅草堆,从进度来看,今天可以顺利完工。子虚见到他后,重新站直身子,用袖口擦去额头的大把汗珠。

    “嗨,凌时。看完日记了?”

    “算是吧,看了一大半。屋内有点闷热,出来透透气。”

    “今天可真够热的,过了正午简直像烤火。想到在夏至节上,还要把这些茅草烧了,我都感觉自己随时能被点燃。”

    凌时对茅草两个字比较敏感,凌家就是因为没有去处房顶的茅草,客观上助长了火势蔓延,直到变成无法扑灭的地步。子虚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赶忙解释。

    “抱歉抱歉,我不该提茅草和点燃...”

    “别在意,都已经过去了。我想出去走走,你不用陪着,好好忙你的事,今天得弄完吧。”

    和好友短暂告别,凌时向街道方向移动。走了一半,后面传来声音。“记得早点回家!”凌时回头,好友露出标志性的洁白牙齿,朝着他挥手。

    “谢谢你子虚。你是唯一让我体会到,离村尚有家味的人。”凌时不确定,好友能否清晰听到自己的话。

    ————————

    走在离村街道上,面前不是主干道,地面没有铺设沥青,保留着土路风貌,起风后会刮起尘埃,呛到鼻子里很难受。街边按等距坐落着独栋房屋,房型结构都是传统离村建筑,和村口几栋现代化房屋迥然不同。传统离村建筑保留独栋两层结构格局,屋顶尽量平整已方便加铺茅草。夏至节前,即使天气再炎热,茅草也绝不会被除去,依照传统习俗,必须在夏至节前一天,村民才会开始大规模除草。纪家是例外,由于纪平身体抱恙,家中需要预留出时间,提前开始除草,避免无法及时完成任务的窘境。夏至节每年七月五日举行,正好还剩一周时间,各家房屋顶上自然还堆着茅草,看着就显热。凌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五年前,父亲忙于开山采石工程,自家到了八月都还没有除草,阴差阳错地导致了火灾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