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中两伙人打架,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受激动手,其实本没打算非得怎样,假如有人劝架,弄不好就趁势罢手了,只是在口舌上继续占几句便宜二是心中本就胆怯,但又恐他人嘲笑自己没种,如果有劝架者拉着,反而会吵吵得更来劲,但始终是能拉得住的。
另一种情况则最难办,双方本就是死仇,找准机会就要将对方往死里削,一旦杀红了眼谁都劝不住。若强行去拉架,弄不好劝架的自己还得挨刀。那么重辰与九黎属之战,毫无疑问是属于最后一种情况。
重华率领的是使团而不是军队,若是他跑到战场中央,能拦得住双方吗?他是代表天子来调停公断的使者,并无力阻止这样的大战,若天子使者卷入战场被误伤甚至被误杀,那么乱子将会更大,甚至是无法收拾。
所以重华就先等双方打完了再说,不论是一方把另一方打死打伤,还是双方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总之无力再战后才可以坐下来好好说话,甚至已无话可说了。届时调停已不必,他直接做公断裁决即可。
虎娃仍然面无表情地问道:“为什么?”
他显然对重华的这个回答不满意,因为事情不能随便类比,这毕竟不是市井斗殴,而是两个大部族之间的生死冲突。重华也不是看热闹的、可自行决定劝不劝架的,他是天子使者,调停是职责所在,若是真的出现在了战场上,也得先站出来尽量阻止战争。
可重华显然用自己的方式回避了这件事,没有在第一时间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方才那样的比喻,并不是能令人信服的解释。
重华背手望天,叹道:“天子已老,只想眼下太平,国中有大凶而不能去,却留祸患于后人。”
虎娃微微变色,重华竟然这么说天子帝尧的不是,也不怕他传扬出去带来麻烦?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还真不是这种人,而重华说的未尝没有道理。
帝尧青壮年时确曾励精图治、很有一番作为,是受到天下各部赞颂的一代贤君。但如今帝尧在位已经快八十年了,天下承平日久,他的年纪也大了。也许是晚年只想尽量图个安稳,只要天下看似太平,那些潜在的矛盾冲突只要不爆发,总能暂时安抚下去便好。
重辰、共工、九黎之间的紧张关系,帝尧心里不可能没数。但是这三方之间积怨已深,各种情况盘根错节,想彻底解决太难了,能维持住安稳即可,这也许就是帝尧的心思。但在重华看来,隐患迟早是要爆发的,这样却是将更大的难题留给了后人。
虎娃语气凝重道:“重华大人所称的大凶,有何指?”
重华缓缓道:“自古传说,太昊持规治国、神农持衡治国、轩辕持绳治国、少昊持矩治国、颛顼持权治国,实为何指?规矩画方圆、权衡论轻重,绳约定诸行之度,有礼法方有人世,令我等不复为蒙昧野民。”
说到这里他语气顿了顿,又抬手向周围划了个圈道:“我为天子使者,所谓公断,应依国中礼法裁论各方行止。此时此地放眼四望,皆是违规、越权、当受绳之举。非是他们故意将罪证放在眼前,而是积年至今早已自以为无事,难道不是国中之大凶?”
别人也许听不太懂这番话,但虎娃自能明白。重华是来为冲突公断的,首先就得指出谁都犯了什么错。可如今往周围看看,放眼全是罪证。虎娃也了解中华礼法,各部伯君是不允许蓄养私军的。
所谓私军,就是未获天子授权的情况下,自行武装操练的常备军队。中华各部享受封地的伯君,与接受天子册封的各属国之君,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在于此。
属国向天子表示臣服、接受册封,定立与天下各部以及其他各属国之间的盟约,但内部还是个相对**的政权,有自己的军政体系,当然也拥有军队。
属国之所以有这种地位,因为它们几乎都位于荒凉偏远之地,是中华帝国控制不了或者无法直接统治的,而且几乎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另一种情况则最难办,双方本就是死仇,找准机会就要将对方往死里削,一旦杀红了眼谁都劝不住。若强行去拉架,弄不好劝架的自己还得挨刀。那么重辰与九黎属之战,毫无疑问是属于最后一种情况。
重华率领的是使团而不是军队,若是他跑到战场中央,能拦得住双方吗?他是代表天子来调停公断的使者,并无力阻止这样的大战,若天子使者卷入战场被误伤甚至被误杀,那么乱子将会更大,甚至是无法收拾。
所以重华就先等双方打完了再说,不论是一方把另一方打死打伤,还是双方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总之无力再战后才可以坐下来好好说话,甚至已无话可说了。届时调停已不必,他直接做公断裁决即可。
虎娃仍然面无表情地问道:“为什么?”
他显然对重华的这个回答不满意,因为事情不能随便类比,这毕竟不是市井斗殴,而是两个大部族之间的生死冲突。重华也不是看热闹的、可自行决定劝不劝架的,他是天子使者,调停是职责所在,若是真的出现在了战场上,也得先站出来尽量阻止战争。
可重华显然用自己的方式回避了这件事,没有在第一时间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方才那样的比喻,并不是能令人信服的解释。
重华背手望天,叹道:“天子已老,只想眼下太平,国中有大凶而不能去,却留祸患于后人。”
虎娃微微变色,重华竟然这么说天子帝尧的不是,也不怕他传扬出去带来麻烦?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还真不是这种人,而重华说的未尝没有道理。
帝尧青壮年时确曾励精图治、很有一番作为,是受到天下各部赞颂的一代贤君。但如今帝尧在位已经快八十年了,天下承平日久,他的年纪也大了。也许是晚年只想尽量图个安稳,只要天下看似太平,那些潜在的矛盾冲突只要不爆发,总能暂时安抚下去便好。
重辰、共工、九黎之间的紧张关系,帝尧心里不可能没数。但是这三方之间积怨已深,各种情况盘根错节,想彻底解决太难了,能维持住安稳即可,这也许就是帝尧的心思。但在重华看来,隐患迟早是要爆发的,这样却是将更大的难题留给了后人。
虎娃语气凝重道:“重华大人所称的大凶,有何指?”
重华缓缓道:“自古传说,太昊持规治国、神农持衡治国、轩辕持绳治国、少昊持矩治国、颛顼持权治国,实为何指?规矩画方圆、权衡论轻重,绳约定诸行之度,有礼法方有人世,令我等不复为蒙昧野民。”
说到这里他语气顿了顿,又抬手向周围划了个圈道:“我为天子使者,所谓公断,应依国中礼法裁论各方行止。此时此地放眼四望,皆是违规、越权、当受绳之举。非是他们故意将罪证放在眼前,而是积年至今早已自以为无事,难道不是国中之大凶?”
别人也许听不太懂这番话,但虎娃自能明白。重华是来为冲突公断的,首先就得指出谁都犯了什么错。可如今往周围看看,放眼全是罪证。虎娃也了解中华礼法,各部伯君是不允许蓄养私军的。
所谓私军,就是未获天子授权的情况下,自行武装操练的常备军队。中华各部享受封地的伯君,与接受天子册封的各属国之君,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在于此。
属国向天子表示臣服、接受册封,定立与天下各部以及其他各属国之间的盟约,但内部还是个相对**的政权,有自己的军政体系,当然也拥有军队。
属国之所以有这种地位,因为它们几乎都位于荒凉偏远之地,是中华帝国控制不了或者无法直接统治的,而且几乎造成不了什么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