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一听,便明白这不是从百香斋买来的,百香斋是曲溪县有名的糕点铺子,若赶上逢年过节,那还得排队才能买上,“这绿豆糕香而不腻,入口即化,和百香斋买的不相上下。”

    景铭闻言露出笑容,看来这门生意可以做的长久。

    江氏见师弟的脸色,好奇问道:“师弟,你们家可是要卖绿豆糕?”

    “是的,我昨日回家听县学的学子说道,若是门口能有卖吃食的,他们也不用挨饿,我便想着家里做这个小生意。”

    江氏点点头,她知道师弟的家境,毕竟读书可是最费钱的事。

    见其他人都认可苗氏的手艺,景铭心下决定做这门生意。

    恰好昌安那孩子还有两日役期结束,景铭打算等儿子回来再说,毕竟他的身份在那,跟苗氏商量此事,他怕苗氏不自在,左不过两日时间。

    两日后,景铭从萧家回来时,看到又瘦又黑的便宜儿子,他上前拍了拍景昌安的肩膀,“这几日让苗氏给你煮肉粥喝,待你身子好些,爹再给你买只鸡补补身子。”

    “爹,哪里用这么麻烦……”

    “你不懂。”景铭打断道:“你去服役做的都是苦力,吃的也都没什么油水,猛然让你大补,你的身子也受不了,凡事须得循序渐进,身体自是一样,先喝肉粥滋养身体,再喝鸡汤吃鸡肉补补身体,你这身体亏了这么多,必须得将底子调回来才可。”

    觉得爹说的有理,景昌安点头应是。

    一家人开开心心用过晚饭,景铭说道:“苗氏,你做的绿豆糕很不错,夫子一家都觉得跟县城百香斋的不相上下。”

    “爹,那我明日再做一些。”

    “这事不急。”景铭继续道:“我想说的还有一件事,前几日我从县学那边路过,听那些学子说县学门口没有卖吃食的,我在心里琢磨了几日,见你绿豆糕做的味道也挺好,我们家可以在县学门口摆个小摊。”

    景昌安和苗氏面面相觑,两人半晌才回过味来,景昌安道:“爹,咱们家可从没有做过生意,这能行吗?”

    “没做过,不代表做不好。”景铭继续劝道:“以前你们见我有卖过药材换钱吗?现在还不是卖的很好,没做过也不要惧怕,多看多学总会做好的。”

    “再说一个小摊成本不高,这几日我打听好了,一个小推车需要三百文,这个做好了一直用着就行,绿豆五文钱一斤,糖三十二文钱一斤,一斤糖能用许久,而一斤绿豆我估摸着能做几十块绿豆糕吧?”

    “差不多四十块。”苗氏忙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