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李原平易近人,没有什么架子,但王长恭心里终归不安。现在一见,发现李原正如杨玉所说一样,王长恭一颗心才始放了下来。

    “王都尉,你部千里而回,将卒俱已疲惫,另外,多年未归家乡,这些日子就先与家人团聚吧。至于军中补给辎重,让杨校尉领着去军需仓库领就是了。”丞相陈平上前道。

    “谢丞相指点,末将这就下去安置。”王长恭感激说道。王长恭的这些部下们,在南越军中素受排挤,其使用的军器还是十余年前的装备,而新秦军的装备,比南越军要好了不知多少,比王长恭的这些反正士卒们更是领先了二个时代。

    ——。

    待王长恭、杨玉退下。

    李原已经从最初接到秦国使团遇袭的消息中平静下来,这个时代,是弱肉强食的时代,是英雄豪杰并起的时代,你不可能指望别人拱手将自己的地盘相让出来,而要想统一南方,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阶段战事之后,彭越的中路军、冯宣的西路军还有蒋渝的东路军各自撤回了位于大江南岸的驻防地。

    七、八月份。

    正是江南最热的季节,对于秦军来说,适应气候的困难程度成倍的增加,接下来适合南进的时间,应该是在九月底十月份。当西北风吹拂过大江之南时,秦军将卒经过一个夏天的适应,对于江河湖泊一带的地形地貌、人文环境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另外,为了加强南征军的力量,李原已经决定,从大河以南的各郡再一次招募将士,作为第二批的预备队,随着秦国统一步伐的加快,这批新募的士兵对于秦国的归属感要胜过第一批的前楚军降卒,而且在纪律性和战斗意志方面,也要更加有可塑性的多。

    既然急攻不成,李原遂决定稳扎稳打,通过一次次的挤压来压缩三越的生存空间,一线的野战主力推进速度不求多快,但求占领一地,巩固一地,在沿江一带,部署二线重兵集团,作为一线的兵员和辎重补充。

    这样一来,就算前方战事吃紧,秦军也能迅速的从第二线抽调生力军对前线进行支援,而不会象第一阶段一样,让季布的先锋部队陷入到长期的无援苦战中。

    细比较起来,李原这一策略,颇有些模仿五次围剿时蒋某人的堡垒政策,秦军不仅仅由北向南对三越势力进行压迫,而且在巴郡以南,李原还准备再遣出一支偏师,直接由西江上游顺江而下,威胁南越国的腹地。

    这样一来,梅越、闽越、南越,哪一家都有可能面对秦军的威胁,他们之间想要联合,就要先衡量衡量自己的后方稳固不稳固,而对于各怀心思又貌合神离的百越联盟来说,他们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身的安全,然后才是支援盟友,而有了这一层私心作崇,秦国就有了各个击破的可能。

    九月二日。

    来自大西北的第一次寒流,如期抵达大江之畔,虽然它的势头还远远达不到让整个南方大范围降温的地步,彭泽水面上,数艘战船正在操练着队伍,一支支光着膀子的秦军壮卒在带队校尉、都尉的指挥下,正在操习分进合击的战法。

    彭越晒得黝黑,哑着嗓子一次次的叫喝着,他的精气神看上去很是不错,而从他瞪大的眼眸中,更可以看到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在彭越的身边,栾布、扈辄两个老部下分别指挥着左右两支船队,扈辄本来已经被调往了河套一带驻防,这次是彭越向李原请求,再一次让这位曾经的得力部下回归,这样一来,彭越的中路军在进攻时就又有了勇猛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