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不是挤兑人么!你让人家夏国到哪里去找金国缔结盟约?
曹价再怎么会掩饰,此刻的脸色,也是拉多长有多长,要多黑有多黑。
洪皓也不再多言,底线给出了,你就自个掂量吧。当下合袖躬身为礼,扬长而去——把话撂下就走,压根不用看对方脸色。当强国的外交使官,就是爽啊!
消息传回夏国,满朝大哗,李乾顺当场就摔碎了御案上的玉镇纸。遣使出发之前,李乾顺就已做好了一旦华国不允,就将定边军与德静砦交还华国的心理准备。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华国天子也太贪婪了,竟连当初金国置换补偿的陕北千里之地,还有早年攻占的州砦军寨,也要一并收回,欺人太甚啊!
当然,李乾顺与夏国的文武大臣们在“义愤填膺”之时,谁也不会去想这陕北千里之地与州砦军寨是怎么来的,又是谁的领土。在这个时代,国民的意识里,领土这种东西,谁占了就归谁,谁占得久了,就理所当然属于谁家地盘。
正当夏国不断向华国提出交涉,软磨硬泡,时而扮可怜,时而气汹汹,国格如人脸,一日三变颜之时,华国的应对直白而干脆。
十一月,刚刚整备完毕的华国地方戍卫军;府州折家军、晋宁军,各出骑步三千,向夏国东北的左厢神勇军司及银州逼来。而驻守延安府的第五军第十四师傅选部,也陈兵于白干山下,对夏国东南的龙州、洪州,虎视眈眈。这还不算,在夏国西南,驻军于环州的华国第七军第二十一师赵哲部,也出兵进至定边军的神堂堡,摆出一付随时配合东、南兄弟部队,进击夏国西疆重镇盐州的架势。
这一下,搞得夏国从东到西,千里边境,大军频动。十分紧张。
山雨欲来,夏国满朝惴惴,既惊且怒。针对华国的强梁行径。夏国意见分为两派,即鹰派与鸽派。
鹰派代表人物。便是夏国第一将,晋王察哥。
朝堂之上,察哥慷慨陈词:“河南(黄河之南)之地,乃我大夏国祚之根本,每一城一寨一砦一州,俱是无数党项儿郎殒命洒血夺来,岂可轻言而弃?狄烈若想拿回。只管以刀枪来取,若我不敌,拱手相送;若败我手,便再休提!”
鸽派的代表人物。是同知枢密院事李良辅、濮王李仁忠、舒王李仁礼。
李良辅,老熟人了。不用说,是被华军(原天诛军)打怕了,有“恐华症”,与南宋的那位“名将”刘光世有“恐金症”一样正常。濮王与舒王。都是李乾顺的儿子。这兄弟二人,人如其名,俱通晓蕃、汉文字,又擅长诗文,是夏国王族才子。李乾顺对这两个儿子甚为喜爱。授李仁忠为礼部郎中,李仁礼为河南转运使。这一对兄弟,都很不喜打仗,更憎恶打败仗。昔年神堆驿大战,夏国被伤得太深,记忆犹新,更何况此时华国更强大如斯。
以上三大重臣连袂上疏,其奏有言“女真之强,列国俱知;华灭女真,其强甚之。若因归属未定领土之争,妄启边衅,只怕重蹈覆辙,于国于民,有害无益。”
就在夏国朝堂两派大打口水仗,李乾顺心意难决之际,华国接下来的一个动作,令夏国君臣彻底乱了方寸,没了脾气。
十一月中,驻守云中(大同)的岳飞第十二师,向偏关进发,直接威胁夏国东北之宁边州。而第十二师,正是夏国最忌惮的车骑步混成师,更有着连破金国临潢府与黄龙府的赫赫威名。岳飞!第十二混成旅(师)!这两个名号,在夏国朝堂及军队中,有着非同凡响的震慑力。
面对华国四支大军不怀好意地异动,尤其是岳飞第十二师的威胁,夏国鹰鸽两派大臣们,经过激烈的争吵,鸽派终于占了上风,李乾顺不得不捏着鼻子,憋屈地屈服了。
十一月底,夏国使臣曹价,正式得到华天子召见,传达了夏国国主愿意无条件将西安州、麟州建宁砦、怀德军、天都寨、定边军、德静砦及陕北千里故土归还之意。同时,希望两国缔结对等盟约,这也算是夏国的条件了。
曹价再怎么会掩饰,此刻的脸色,也是拉多长有多长,要多黑有多黑。
洪皓也不再多言,底线给出了,你就自个掂量吧。当下合袖躬身为礼,扬长而去——把话撂下就走,压根不用看对方脸色。当强国的外交使官,就是爽啊!
消息传回夏国,满朝大哗,李乾顺当场就摔碎了御案上的玉镇纸。遣使出发之前,李乾顺就已做好了一旦华国不允,就将定边军与德静砦交还华国的心理准备。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华国天子也太贪婪了,竟连当初金国置换补偿的陕北千里之地,还有早年攻占的州砦军寨,也要一并收回,欺人太甚啊!
当然,李乾顺与夏国的文武大臣们在“义愤填膺”之时,谁也不会去想这陕北千里之地与州砦军寨是怎么来的,又是谁的领土。在这个时代,国民的意识里,领土这种东西,谁占了就归谁,谁占得久了,就理所当然属于谁家地盘。
正当夏国不断向华国提出交涉,软磨硬泡,时而扮可怜,时而气汹汹,国格如人脸,一日三变颜之时,华国的应对直白而干脆。
十一月,刚刚整备完毕的华国地方戍卫军;府州折家军、晋宁军,各出骑步三千,向夏国东北的左厢神勇军司及银州逼来。而驻守延安府的第五军第十四师傅选部,也陈兵于白干山下,对夏国东南的龙州、洪州,虎视眈眈。这还不算,在夏国西南,驻军于环州的华国第七军第二十一师赵哲部,也出兵进至定边军的神堂堡,摆出一付随时配合东、南兄弟部队,进击夏国西疆重镇盐州的架势。
这一下,搞得夏国从东到西,千里边境,大军频动。十分紧张。
山雨欲来,夏国满朝惴惴,既惊且怒。针对华国的强梁行径。夏国意见分为两派,即鹰派与鸽派。
鹰派代表人物。便是夏国第一将,晋王察哥。
朝堂之上,察哥慷慨陈词:“河南(黄河之南)之地,乃我大夏国祚之根本,每一城一寨一砦一州,俱是无数党项儿郎殒命洒血夺来,岂可轻言而弃?狄烈若想拿回。只管以刀枪来取,若我不敌,拱手相送;若败我手,便再休提!”
鸽派的代表人物。是同知枢密院事李良辅、濮王李仁忠、舒王李仁礼。
李良辅,老熟人了。不用说,是被华军(原天诛军)打怕了,有“恐华症”,与南宋的那位“名将”刘光世有“恐金症”一样正常。濮王与舒王。都是李乾顺的儿子。这兄弟二人,人如其名,俱通晓蕃、汉文字,又擅长诗文,是夏国王族才子。李乾顺对这两个儿子甚为喜爱。授李仁忠为礼部郎中,李仁礼为河南转运使。这一对兄弟,都很不喜打仗,更憎恶打败仗。昔年神堆驿大战,夏国被伤得太深,记忆犹新,更何况此时华国更强大如斯。
以上三大重臣连袂上疏,其奏有言“女真之强,列国俱知;华灭女真,其强甚之。若因归属未定领土之争,妄启边衅,只怕重蹈覆辙,于国于民,有害无益。”
就在夏国朝堂两派大打口水仗,李乾顺心意难决之际,华国接下来的一个动作,令夏国君臣彻底乱了方寸,没了脾气。
十一月中,驻守云中(大同)的岳飞第十二师,向偏关进发,直接威胁夏国东北之宁边州。而第十二师,正是夏国最忌惮的车骑步混成师,更有着连破金国临潢府与黄龙府的赫赫威名。岳飞!第十二混成旅(师)!这两个名号,在夏国朝堂及军队中,有着非同凡响的震慑力。
面对华国四支大军不怀好意地异动,尤其是岳飞第十二师的威胁,夏国鹰鸽两派大臣们,经过激烈的争吵,鸽派终于占了上风,李乾顺不得不捏着鼻子,憋屈地屈服了。
十一月底,夏国使臣曹价,正式得到华天子召见,传达了夏国国主愿意无条件将西安州、麟州建宁砦、怀德军、天都寨、定边军、德静砦及陕北千里故土归还之意。同时,希望两国缔结对等盟约,这也算是夏国的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