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皆要和蔼亲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
    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进入“功”的境界。
    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
    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非浅,德厚功高,此至言也。
    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
    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
    这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
    而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大错特错,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
    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
    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阴,元神为阳。
    而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
    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
    德是有形,道是无形。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进入“功”的境界。
    今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
    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非浅,德厚功高,此至言也。
    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
    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
    这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
    而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根本,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大错特错,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
    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
    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识神为阴,元神为阳。
    而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
    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